阜沙首创镇内贯通式教育

广州日报 2025年07月18日 姜永涛

  大信学校篮球赛

  周芸琪

  今年高考和中考之后,“贯通式教育”一词频繁出现在中山媒体报道中。记者了解到,中山市多家学校都对贯通式教育模式的成果进行了重点总结,不少优异人才脱颖而出,阜沙镇更是在全市首创镇内的贯通教共体,破解初小衔接难题,成为当地贯通式教育的亮点。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姜永涛

  阜沙实现贯通教育

  记者从中山市阜沙镇了解到,该镇教共体建设总结推进会暨初小贯通教共体揭牌仪式近日在牛角中学举行,“阜沙中学—罗松小学”“牛角中学—牛角小学”两大跨学段教共体正式诞生,标志着该镇教育集团化办学进入贯通学段、素养育人的新征程。

  阜沙镇党委副书记林锐明介绍,当地小学、初中都有特色教育项目,为了让孩子们的各方面特长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培养,当地打破小学与初中的学段壁垒,实现“学段贯通、五育融合、资源共享”。其采用“中学牵头、小学协同”模式,解决“小升初”衔接中存在的学科断层、学法转型、管理分割等问题。“譬如,有体育、艺术特长的孩子,到了初中之后,不会因为学校没有相关教育资源而荒废,有些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天赋突出的孩子,初中老师和小学高年级老师会共同教研,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学得层次更高。”

  阜沙镇教体中心主任习晓明表示,两大教共体的成立,是基于当地实际而首创的,“不能长期依赖外部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将镇内的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好。”记者了解到,阜沙镇将实施三大工程:学段贯通基础工程,包括编制《小初能力递进图谱》、推行骨干教师跨学段兼课、建立学生电子化成长档案;特色项目衔接工程,推动特色课程与活动跨学段延伸;关键能力提升工程,培养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的关键能力。

  该镇的目标设定如下:2025年完成语数英核心学科衔接课程包开发,10%教师参与跨学段兼课;2026年建成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五育”特色衔接范式;2027年形成具有阜沙特色的初小贯通培养范式。

  大信学校:提升综合能力更有利于下一学段

  大信学校自2020年增设初中部,几乎所有初中生源都来自该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培养的学生,在中考当中,学生升入普高的比例超过96%,每年达到中山纪念中学分数线的比例超过22%,达到中山第一中学录取分数线者超过32%。同时,大信学校的体育成绩也非常突出,已经夺得两个省羽毛球男单冠军,足球队连年获得中山市联赛一等奖,攀岩比赛连续夺得两个省团体冠军,连续三年中考体育成绩,平均分都超过49.6分。

  大信学校校长冯冠祥表示, “我们反对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但会让孩子充分提升和拓展能力,为下一学段做好准备。”

  冯冠祥介绍,为了更好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该校小学部一些高年级老师会跟上初中部,继续带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熟悉的老师,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学生转换学段时需要的衔接期,学生从心理上、习惯上,都会迅速适应初中的节奏。”冯冠祥说,这会对老师的能力有一定要求,老师需要重新投入精力学习和提高,但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传承和帮带效果。

  冯冠祥表示,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对老师的考评标准不同,不过,育人这一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反对提前学习知识,“在哪个阶段就把哪个阶段的知识学好,基础打扎实,完全没必要提前学知识。以我们的观察发现,提前学习反而会伤害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打压了孩子学习的兴趣,造成各种问题。”冯冠祥告诉记者,大信学校根据孩子的特点,着眼于提升和拓展孩子的能力,有些孩子理科思维强,就在高年级给孩子上一些创新思维的课程;有些孩子运动能力强,就发展体育特长;有些孩子组织能力强,就多些参加和领导社团活动。

  三鑫学校:学有余力者可走读到高年级

  记者从中山市三鑫学校了解到,该校2024—2025学年小初高贯通培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山市三鑫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黄建军介绍,本学年,三鑫学校打破学段壁垒,共开展跨学段联合教研活动36次,覆盖语文、数学等8个主要学科,累计参与教师1572人次。教研团队梳理出68个学科衔接关键点,开发38个衔接教学案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53份。特别在数学学科方面,系统解决了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等四大衔接难题。

  记者了解到,三鑫学校通过贯通培养,推进“双师课堂”,对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级听课,走班上课。“初高创新班”表现亮眼,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2人次,包括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2人。小初“鑫光班”562名学生参与课后创新学习,92%的学生反馈能力显著提升;小学部“鑫光班”学生中,85%通过跨学段适应性测试。

  黄建军透露,学校目前已完成8个学科《小初高贯通培养知识图谱》编制,系统构建“贯通式知识体系”,同步建立了校本资源库,收集整理优质教学资源。

  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贯通培养硕果累累

  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党委书记、中学校区校长宋秀国透露了该校今年的高考成绩:总分 686分2人,预估达北京大学医学部线。“高分人数井喷式大幅涌现,总分650分以上30人,总分640分以上52人,600分以上225人,特控上线人数529人。”该校学生崔娜瑛、刘晓茜、苏正敏3人已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生物竞赛银牌陈嘉乐已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破格录取。杨镇辉已收到清华大学招生办联系,周芸琪、吴祖延、邓宇桐、侯秉良等4人分别达到北大医学部、小语种、清北提前批强基资格。

  宋秀国介绍,在小学阶段,学校注重学生对自然科技兴趣的培养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中、高中就开始进行一体化试验,将学生六年学习进行整体设计,从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能力思维等方面,有计划、递进式地进行培养,将初高中数学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写适合的教材进行教学。其他学科更注重的是思维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初高中衔接更加自然。

  学生说:

  周芸琪:贯通式培养就像是在“高速路”上奔跑

  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的周芸琪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86分的优异成绩,她表示,在传统学制中,升学往往意味着环境突变、知识断层和适应期阵痛。在华辰读书的12年里面, 自己省去了反复适应新环境、新节奏的消耗,学习的能量得以聚焦于知识的深化与能力的拔高。

  周芸琪认为,这就像在一条持续向上的“高速路”上奔跑,少了许多颠簸,多了几分从容。在她看来,华辰最大的财富之一,是老师对学生长周期的了解与陪伴。“许多老师从我的小学或初中阶段就开始教导,他们深谙我的学习风格,当我遇到学习瓶颈时,老师能基于对我的了解,提供最契合的指导。这种‘长线投资’式的培养,是分段式教育难以企及的优势,它让我的潜能被充分看见、引导和释放。”

广州日报中山新闻ZSA7阜沙首创镇内贯通式教育 姜永涛2025-07-18 2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