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横沥镇张坑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 图/黄柏容
整洁的街道、绚丽的景观、有序的市容……在“百千万工程”中,美丽圩镇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人居环境不仅是外在观感,还是惠民工程,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东莞着重以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六步工作法”落地,并广泛倾听民意,城市的颜值风貌在精进中不断提升档次。
以“七个一”建设 推动美丽圩镇再提升
“你看,从前这里是坍塌的厕所、废弃的牛栏猪圈,如今都成了漂亮景点。”横沥镇张坑村的朱阿姨指着身后青砖矮墙的小园子自豪地说,这里种满了花生、丝瓜、豆角,“蔬菜自由”轻松实现。这正是张坑村推进绿美生态“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建设取得的成果。
曾经的卫生死角,如今蝶变成“宝藏地”。漫步张坑村可以发现,旧村小巷的青石板路被打磨得光亮平整,拐角处的街头小景点缀着花卉墙,村民在绕湖悠闲散步。村里处处清爽,人居环境提升不是花架子,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作为第二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张坑村可以看成东莞推动美丽圩镇建设再提升的缩影。
“按照镇村同治的工作思路,我们统筹推进美丽圩镇建设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将提品质与惠民生相结合,追求人居环境改善与百姓获得感的同频共振。”东莞市城管局局长韩暖渠表示。
作为美丽圩镇建设的主要牵头单位,东莞城管以“七个一”建设为主要抓手,指导推动全市34个镇街(园区)和60条省级典型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建设,并且串联打造能体现本土特色,集观赏、游玩、休闲于一体,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体验路线。
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具体包括: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处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个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七个一”建设涵盖了镇村“美颜”的众多方面,既涉及外在可看的“门面”,又涉及内在实用的“里子”,既有新空间的再造,又有旧风貌的翻新,既有模板样本供参考,又强调因地制宜。在具体的落地中,各镇街(园区)都建立了具体的项目库,以“小切口”激活城乡风貌“大提升”。
记者了解到,2025年,东莞共计划开工建设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120个,上半年,已完工45个,正在建设的有47个,规划设计中的28个。
以“六步工作法” 形成精细化管理闭环机制
清溪镇长山头村长福路登上5月精细化巡莞“最美”榜单,成为当月的全市“最美”道路。同样登上这份榜单的还有“最美”村(社区)塘厦镇凤凰岗社区、“最美”市场石龙镇汇龙商贸市场、“最美”公园万江龙舟竞渡主题公园、“最美”公厕厚街镇福神岗公园公厕。
东莞城市管理微信公众号每月都会公布上月的精细化巡莞“最美”榜单,涉及村(社区)、道路、公园、公厕、农贸市场等项目,且都有入选理由。去年一整年,共计发布59个“最美”。石龙、谢岗、塘厦三个镇的上榜次数最多,全年度皆有3个“最美”。
人居环境的提升除了建设改造,还有日常管理,即通常说的“绣花功夫”。以“百千万工程”为工作引擎,东莞城管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深化巡检、曝光、跟进、处置、服务、推广 “六步工作法”。
每月按照“一必检、三随机”的原则,市城管局会组织8个精细化巡莞组,对全市34个镇街(园区)进行抽检暗访,并宣传推广“最美”榜单,通过典型效应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同时,不回避问题,不好的方面例如环卫黑点、“最脏乱差”区域也会曝光,而且不只是发现问题,还会通过“回头看”精准地跟进处置情况,直到改进完成。
东莞市城管局精细化管理科负责人周艳芳表示,“六步工作法” 增强了城市管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是“精绣东莞”落到实处的关键和长效之策,每一步都不可或缺,每一步都做好了才能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机制”的闭环。
以城市议事“听” 探索共治共享新实践
7月4日晚,新建成的东莞CBD中心公园阶梯广场灯光柔和,气氛温馨。在夜色与微风的映衬吹拂下,首期城市议事“听”栏目如约而至。
活动邀请了流动商贩、商铺经营者、小区居民、学校老师、环卫工人等不同领域的约120位代表现场参与。大家围坐一堂,畅所欲言,围绕“流动摊贩带来的便利与困扰”“如何平衡城市秩序与民生需求”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还设置了留言板,邀请路过的市民写下对城市管理的建议。
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尤为需要市民的参与,在借助“一键找城管”小程序让市民通过“百千万·全莞拍”栏目拍照投诉问题外,东莞城管新近又创新推出城市议事“听”。该品牌活动将公开讨论城市管理的痛点、难点问题,站在群众中间,以平等、开放的态度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求实现共治共享。
第一期城市议事“听”举办后受到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关注。记者了解到,今后,该品牌原则上将每月选择一个主题,联合一个镇街,到一个市民身边的地点,举办一次互动活动,并会逐步完善活动组织形式,拓展民意征集互动渠道,以期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