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百千万”·莞好

广州日报 2025年07月11日 谢英君

  “城市的灵魂,在于让机械的脉搏与文化的呼吸同频”,法国地理学家让·戈特曼(Jean Gottmann)在著作《城市群》中描述了现代都市的理想形态:工业文明的钢铁肌理下,可见田园诗与乡愁。

  这像极了东莞如今的模样,三年奋楫笃行,“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经济筋骨强健、城乡面貌蝶变、百姓生活富足。在东莞,高质量发展有了最生动的样本。

  镇域经济持续向好,支撑了东莞的发展韧性与创新动能。2025年全省“百强镇”中,东莞表现突出,7个镇入围前十,分别是虎门、长安、大朗、厚街、常平、塘厦、寮步。值得一提的是长安镇,去年正式成为东莞首个、全省第三个“千亿镇”,创下了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11亿元GDP、35亿元进出口额和36亿元工业产值的纪录。《2025中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显示,在全国500强榜单中,东莞28个建制镇全部入围榜单200强,其中洪梅从第203位上升至第171位、望牛墩从第206位上升至第185位。

  成绩单背后,是东莞加快产业立新柱促转型的努力。例子不胜枚举:在南城,亚创智慧新城项目将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高附加值产业集群的产城综合体;在道滘,东莞中集智城未来将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发展空间;在滨海湾新区,AI智造基地(一期)项目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AI技术产业化创新标杆基地。东莞正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持续实现扩增量、挖潜量、提质量。

  正如戈特曼的观点,城市的经济繁荣要落到居民福祉上。近年来,东莞最大变化之一就是乡村更美了。“东莞记忆”首开区所在的西隅社区,是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对象。漫步其中,曾经长势杂乱的竹林被改造成整齐的绿色长廊,堆放建筑垃圾的卫生死角变成了口袋公园,一跃成为市民游客感受莞邑风情的新地标。还有道滘镇永庆村,通过“水韵复兴”工程修复水岸,将厚德河打造成“生态廊道+文旅动线”,今年端午龙舟景吸引超10万游客。

  乡村蝶变带来的人气和资金流量,让村民的“钱袋子”鼓鼓囊囊。石排镇谷吓村是“中国潮玩之都·潮玩中心”所在村,该村辐射发展出潮玩产业园、创意园,配套新型办公厂房等,让村民得享发展红利。樟木头官仓社区依托“作家村”项目,推进版权交易、影视拍摄、企业宣传服务等业态配套服务产业,迄今社区常住人口增长30%,居民房屋出租率从50%提升至98%,租金普遍提升35%—40%,推动社区集体资产从1.13亿元增至约6亿元。

  上述数字,就是东莞“百千万工程”的最好成色。城市生生不息,乡愁可寄、未来可期,这样的好故事何止百千万个?今天,我们特选取了其中一些样本,推出《奋进“百千万”·莞好》特辑,以供参考。

  策划/陈治家

  本版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英君

  本版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政

广州日报奋进“百千万”·莞好D1奋进“百千万”·莞好 谢英君2025-07-11 2 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