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身教练张远婷

姚满钟(后)在比赛中保护运动员。@受访者供图

“腕圈”达人王乐
在黄埔区业余体校的举重训练馆里,铁片碰撞的清脆声响彻午后,姚满钟正指导一群孩子抓握杠铃。城市的另一边,王乐在健身房与对手掰腕,桌边围满观众,气氛热烈如赛场。而在健美舞台,张远婷以教练和裁判的身份凝视学员,眼神中满是期许。这些场景,勾勒出广州健美健身的生动图景。
健美健身早已成为广州人追求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从举重到腕力,从健美赛台到社区健身房,广州的运动达人用科学训练和健身故事点燃了全民健身的热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维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泽彬
练举重影响身高?专业教练:误解
“练举重会影响人的身高?这是误解!”从事举重运动多年的姚满钟对此有一肚子的话要说。1999年开始接触举重的姚满钟,经历了运动员、专业体育院校学生、亚运会工作人员的多重转变,如今作为举重教练已扎根基层15年。
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姚满钟被推荐到原萝岗区(现黄埔区)担任举重教练。他亲和、健谈,很快就折服了黄埔区业余体校的孩子和家长们。现在,姚满钟带着60多名8岁至15岁的学生,专注举重的基础训练。“举重是很多项目的基础,跑、跳、拉都要练好。”他表示,10岁左右能看出孩子适合的项目,有天赋者推荐到市队或省队,其他孩子则打好体能基础,输送至攀岩、赛艇等项目。“有个学生臂力强,转攀岩后进步很快。”姚满钟说。
面对“举重影响孩子长高”的误解,姚满钟表示:“骨龄测试就能预测身高,这是‘天赋选择’。中国举重多出小级别冠军,所以大家常见的选手身高不高,实际上,我国大级别的举重选手中不乏高个子,只不过这个级别并非我们的优势项目,大家很难在国际赛场上看到他们而已。这也使得大众对举重运动员的身高产生了‘偏见’。”作为广州市举重健美协会理事,姚满钟呼吁小学体育课加入像举重这样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其实对各年龄段的孩子都是有益的,但很多青少年不会正确用力,成年后易腰弯、膝松,只要有专业教练指导,就能科学训练,避免伤病。”
从追逐奥运梦的少年到基层教练,姚满钟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找到幸福感。“青少年梦想当冠军,没实现就读书;当教练后,就尽心尽力教孩子科学训练、为国家输送人才,这些都是成就。”
姚满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举重摆脱偏见,成为全民健身项目——15年的坚守,姚满钟用行动证明:体育不仅塑造冠军,更能点亮孩子的未来。
从“跑得快”到“练得狠” 解锁健美圈“六边形战士”
张远婷在健身健美领域以运动员、教练和裁判的多重身份,书写了她与体育的深厚缘分。“运动让我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遇到困难不会轻易被打败。”
张远婷在童年时期就展现出运动天赋。“小时候爱跑爱跳,学校发现我跑得快,就让我参加比赛。”最初练习田径跨栏的张远婷,高考进入广州体职院学习。大学期间,她接触到健身健美项目,“老师觉得我的身体条件适合健美健身,就带领我进入这个领域。”经过系统学习,张远婷逐渐从田径转型健美健身,此后,她的生活也围绕训练和比赛展开。2014年在中国香港参加的一次国际比赛让张远婷印象深刻:“看到不少国际选手的肌肉线条和维度,我意识到自己还需努力。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张远婷感慨。
如今,张远婷已经成为健美教练和裁判,将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作为裁判,她深知运动员的付出,“站在舞台上需要巨大勇气,背后是无数汗水。”她说,作为教练,她擅长塑形、减脂和增肌,注重学员需求。“有个学员跟我练了七八年,从‘零基础’到自觉调整饮食和训练,进步很大。”张远婷欣慰地说,不主张“魔鬼式”管理,真正的改变要靠学员自律,她更注重沟通和激励。
体育赋予张远婷强大的心理素质。“运动让我更坚定,面对压力不会退缩。”她说,从田径到健美,从运动员到裁判员,张远婷用热爱和坚持证明,体育不仅是竞技,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她希望更多人爱上运动,找到自己的舞台。
健身教练跨界掰腕圈 女生也可展示力量之美
女生也可以展示力量之美——来自内蒙古的健身教练王乐深信这一点。2017年,王乐来到广州从事健身行业。作为教练,她坚持每周3—4次力量训练;王乐十分注重身材管理,常年保持18%的体脂率,成为学员的表率。
2023年,王乐偶然接触到腕力运动,很快爱上了这项运动,她的个人社交账号页面都是她参与腕力运动的精彩视频。广州腕力运动氛围浓厚,截至2024年,广州腕力公开赛已举办21届,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王乐也通过这项赛事结交了很多“腕圈”达人,学到更多腕力训练方法以及赛场的应对思路。
“身边的朋友启发了我的兴趣,他发现我的力量大得惊人,同级别女生中几乎没有对手。”王乐说,“健身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让我在学习腕力的过程中更快掌握了发力技巧与训练技术,所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王乐回忆。
已经摸索出腕力运动精髓的王乐建议新手朋友要先了解发力方式与预防受伤的注意事项,再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第一次接触腕力运动,要避免在普通的桌子上‘掰’,要在专业的腕力桌上进行训练,达不到这一条件就不‘掰’,避免受伤。”
如今,王乐每周都会进行腕力专项训练,“一般一个星期会有针对性地做4—5次训练。”此外,她还会带领对腕力运动感兴趣的学员训练,“对于这些学员,我专门设计了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我们日常训练会拍小视频,分享到群里,交流技术心得,定期线下切磋实战训练,这是进步最快的方式。”
谁说女子不如男?王乐笑着说,目前70公斤内的普通男性,鲜有人能够战胜她。腕力运动还强化了女性极少练到的臂力,“以前一个引体也拉不起来的我现在可以轻松地做10个。”未来,王乐希望继续精进技术,有机会参加亚锦赛,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