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汤南 通讯员潘玉菲)近日,一名30岁女性旅客在结束10余小时跨国航班后,下机后约10分钟便出现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随即陷入意识丧失,马上被送往广中医一院白云医院救治。到达医院后,该患者还出现室颤、心脏骤停,虽经插管、除颤等全力抢救,仍未能挽救生命。
“由于发病过于急骤,我们未能及时完成肺动脉CTA检查,但患者的临床症状高度指向肺动脉栓塞。”广中医一院白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晓红说道。
“肺栓塞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肺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健康人群。但80%的病例可通过主动预防避免。”彭晓红强调,暑期是血栓性疾病高发期,乘坐交通工具时,若发现单侧下肢肿胀、疼痛,须立即就医排查血栓,及时积极寻求医疗帮助。
肺栓塞:
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发的急症,高发于长期久坐不动人群。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下肢血液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即可引发猝死。
预防肺栓塞:
1.每小时做3—5分钟下肢运动:垫脚、双腿交替伸屈、脚趾抓握等动作。
2.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每小时约200ml),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3.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因激素影响易致血液高凝状态,长途出行前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
4.选择医用弹力袜,通过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降低血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