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工匠联盟“吹号” 乡村匠人找到“组织”

“土把式”“泥腿子”美颜乡村振兴经济

广州日报 2025年07月09日 陈明

  共富联盟组织工匠学习考察现场。

  有了组织,经过培训的工匠技能和职业素养均有提升。

  工匠们参观乡村振兴项目。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明 通讯员惠宣摄影报道)在惠州1.1万余平方公里的城乡和乡村,从事泥瓦、砌筑、木工等“老行当”的建设工匠迎来施展本事的大好时期。在惠州市委组织部、惠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惠州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今年5月26日成立了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乡村建设工匠共富联盟。如今,共富联盟运行步入正轨,从组织会员培训技能,到举办技能比赛,再到以联盟为平台走出惠州承揽项目,最终组建劳务公司,以前“一盘散沙”的乡村工匠们有了组织、有了方向,更有了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底气。

  “成立以来,我们在上级组织的支持下,首先开展工匠技能提升活动,包括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知识在内,进行系统性、规范化培训,还举办了技能大赛。”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乡村建设工匠共富联盟轮值理事长陈海强告诉记者。

  将乡村能工巧匠吸收进入大家庭,通过职业化、规范化等全面提升,提升了工匠们的职业素养和市场竞争力,效果立竿见影。陈海强说,在联盟的支持下,会员们如今以团队的名义,出去承接项目更有说服力,客户方也更加容易接受,如今,惠州市到处都在蓬勃开展乡村振兴建设,处处都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联盟诞生得正是时候,大有发展机会。

  惠州精准发力,通过建机制、搭平台、重培训、优服务,激活乡村建设工匠“一池春水”。昔日的“土把式”“泥腿子”,正蜕变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能工巧匠,更主动、更自信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第一线。

  两县108工匠“扩容”至473名

  共富联盟首批会员单位由惠州市乡村建设工匠协会、博罗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龙门县乡村建设工匠协会、龙门县龙城街道乡村工匠协会、龙门县龙城街道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等5家协会组成。

  联盟专责推动引领区乡村建设工匠的跨区域协作,组织技术交流与培训活动、制定乡村建设工匠技术标准、开展传统工艺保护与创新研究及协调成员间项目合作等。同时,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吸引更多乡村建设工匠返乡就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目前仅博罗、龙门两个县级乡村建设工匠协会工匠人数已由108名上升至473名。在对成员开展“培训、比赛+实践”的过程中,共富联盟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用,邀请中建五局等大企业专家现场授课,搭建模拟工地开展实操演练,进一步提高工匠技术水平。

  通过引领广大乡村建设工匠参与农房风貌管控、屋顶“小披檐”美化等工作,共富联盟积极扶持乡村建设工匠创业就业,目前共6258人次参与“小披檐”改造项目,实现工匠队伍培育与工匠就业增收“双赢”。

  共富联盟还致力于组建劳务公司,组织乡村建设工匠走出去承接项目、提供劳务服务等。积极与引领区内各项目参建单位对接,梳理形成可供工匠参与建设的项目清单,目前已梳理出20个项目,可承接劳务分包合同金额约1137万元,预计参与建设的乡村建设工匠人数可达470余人。近期,已安排96名工匠参与6个项目建设。

  据统计,乡村建设工匠在公司的月收入稳定在7000元左右,技术骨干月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较之前零散务工收入提高约35%。

  未来,共富联盟将持续引领乡村建设工匠参与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项目建设,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国企承建项目、“百千万工程”建设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乡村建设工匠,促进乡村建设工匠协会积极参与社会投资项目建设。

广州日报经济·广东A11“土把式”“泥腿子”美颜乡村振兴经济 陈明2025-07-09 2 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