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粤卫信)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了《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安宁疗护的症状评估、生存期评估等13项服务项目及内容进行细化和规范。接下来指南将逐步在广东安宁疗护试点医疗机构铺开,帮助打通构建全生命周期卫生服务的“最后一站”。
广东有5000多个安宁疗护床位
安宁疗护,是指以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整合照护和人文关怀服务,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安宁服务一般面向终末期在六个月以内的患者。
广东省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对安宁疗护服务需求迫切。2024年,安宁疗护试点在广东全省推开,实现21地市全覆盖。截至2024年底,广东可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增至574家,其中综合医院386家、基层医疗机构188个,安宁疗护床位5000余张,初步形成了社区、居家、机构相结合,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今年,安宁疗护纳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十大便民惠民行动,推动安宁疗护全面扩容。”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年年底,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每个县(区)至少设立一个安宁疗护病区,中山、东莞至少设立3个,其他地级市50%的县(市、区)至少各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进一步扩大服务供给,“计划到2027年底,全省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引导支持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老年医学科、肿瘤科、疼痛科等科室设置安宁疗护病房。”
辅助疗法帮助缓解疾病终末期患者情绪
指南涵盖了国家卫健委相关通知明确的13项安宁疗护服务内容,打造了覆盖“评估—干预—预后”的临床实施路径。该指南明确了每项内容的实施主体、具体标准、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提供详细评估工具、操作流程和量表模板,方便一线人员操作使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郭艳汝副主任医师认为,本次指南最大的亮点在于,除了第一项关注患者的症状,其余12项重点关注了患者与家属以及社会需求整个服务体系,从患者心理、社会需求的评估,到离世前、离世后的安排,进入终末期的指导,均给予了全面的考虑。
例如,在服务内容中提出了辅助疗法,包括了芳香疗法、音乐疗法、绘画疗法、尊严疗法等方法和操作指引,帮助缓解疾病终末期患者以及陪护家属的情绪。
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双聘教授程瑜介绍:“通过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还有护理院、养老院的多层渗透,在有尊严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这个事情上,根据指南,专业机构和团队可以给予更为规范化的服务,无论是医疗机构的操作规范化,还是居家安宁疗护的落地实践,都能从指南中获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