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
2023年,广州成为国家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目前广州共有13家安宁疗护服务试点机构,南沙区东涌镇东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便是其中一家。从城市到农村,越来越多乡镇患者开始接受安宁疗护服务。
维护终末期患者“最后的尊严”
在东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隐藏”着一个康宁疗护病区。在该病区医生办公室的一处阳台上,种植着两种特殊的绿植——香茅和黄皮。
“我们这里有个习俗,在患者去世后,家属会用香茅叶与黄皮叶一起煮的水洗手、洗脸。”护士梁淑燕告诉记者,她是东涌镇本地人,所以在办公室里准备一些,以便提供给有需要的患者家属。
该中心设立康宁疗护病区以来,接收的都是年纪较大的癌症终末期患者。在该病区的走廊尽头有一间特殊的病房——关怀室,当患者已经临近生命的尾声时,会被转移到这间单独的病房,让患者与家属在此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
“我们中心2023年开始试点,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一些不可治愈的严重疾病,即使在患者生命的最后时刻,作为医生也要关注其生活质量,维护生命的尊严。
“按我们这里的风俗,在老人去世前,家属还是倾向于将其接回家里。”该负责人表示,随着该中心不断推广,东涌镇已有不少居民开始慢慢接受安宁疗护这一概念,并来电咨询入院手续。
家庭病床也可接受安宁疗护
随着梁爷爷(化名)从石排村的家中搬到位于镇里的养老院,东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也来到养老院为他提供服务。梁爷爷是一位癌症终末期病人,医疗团队为他提供的是安宁疗护服务,让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过得更有尊严。
该中心医务科彭雪锋医生介绍,基于当地风俗,中心在家庭病床中为老人提供的安宁疗护服务也受到不少患者家属认可。“相对来说,患者在家中接受安宁疗护的费用更低一些。痛了就打止痛针,呕吐了就打止吐针。”
彭雪锋表示,该中心的患者大多是乡亲,他们愿意来这里接受安宁疗护服务,也是因为这里离家近。“患者心态会更平和些。”
有尊严也有“浪漫”:病房里见证老人的爱意表达
在梁淑燕服务过的几十位癌症终末期患者中,有一对老夫妇的故事至今让她难忘:年过八旬的钟婆婆两年前被确诊为肺恶性肿瘤,她反复住院治疗,病情仍不断加重。
彼时医务人员和家属都已有了心理准备,大家能做的就是尽力减轻她的痛苦,让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温暖和尊严。
梁淑燕回忆,钟婆婆2024年1月住进该中心康宁疗护病区,在照护过程中,梁淑燕发现陪伴她的经常都是老伴王爷爷。在钟婆婆住院那段时间,护士们总会听到她交代:把吃的东西先给王爷爷,等他吃过了她再吃。
2025年1月12日,钟婆婆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安详离世,这给本也疾病缠身的王爷爷带来沉重打击,他因心衰加重住院。1月24日,王爷爷也安详离世。
“钟婆婆说,她老伴以前从来没有对她表达过爱意,说话经常不苟言笑,但是有一天他居然破天荒送了一束花给她,那一天钟婆婆的状态都好了很多。”该病区护士樊楚婵回忆,在最后那段时光里,钟婆婆的儿子、儿媳、小孙女都来到病房看望她,那时钟婆婆脸上的笑容如花一样灿烂。
(记者微信:zhangdan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