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市中考录取计分科目笔试结束

中考各科命题有何新趋势

广州日报 2025年07月03日 林欣潼、魏丽娜、谢泽楷

  一家大小都拿着鲜花排队送给走出考场的考生,现场欢笑声不断。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考生欢快地飞奔出考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钧圣 摄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露出灿烂的笑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钧圣 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欣潼、魏丽娜、谢泽楷 通讯员穗考宣

  昨日,2025年广州市中考录取计分科目笔试结束。对考生而言,中考不仅是初中学习的终点,也是迈向下一个学段的新开端。不少考生在分享时提及“中考和平常的考试没啥区别”。面对媒体,考生们或自信分享答题感受,或深情感谢父母、老师与同学的帮助,更以积极的心态规划着未来。

  最后一门英语考试结束时,在广东实验中学越秀校区考点门口,不少家长手捧一束花,不断地往校园里张望,等着孩子走出考场。一位中考生接过妈妈送来的花束,脸上洋溢着笑容,和妈妈合影留念,给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次的中考英语试题一卷太简单了,写完一卷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写作文。”两位省实初三学生表示写作文用了一个小时,逐字逐句地斟酌字词的使用,很有信心拿到满分作文。“我们的英语老师应该也会为我们感到自豪。”

  “感谢我的父母、学校的所有老师和朋友,让我有这么好的状态去考试。”一位省实初三学生对初中三年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在铁一中学越秀校区考点,来自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的一位考生特别感谢了自己的父母,“中考这几天爸爸每天给我做饭,妈妈是英语专业的,给了我很多支持,一些不会的短语也不用查字典,直接问妈妈就好了。”

  另一位八一实验学校的考生则卖力“安利”了一位一直帮助自己学英语的同学,“他每天给我辅导英语习题,还教了我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就是做阅读、完形填空时,一定要看语境,只要根据语境做题,就一定不会错。只要贯彻这个方法,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浪费!我今天取得的英语成绩都靠他,相信以后和他做同学的人都会十分幸福。”被夸奖的这位男孩则十分腼腆,静静听着表扬。

  一位省实初三学生分享道:“中考和平常的考试没啥区别,只是换了个考场考试。”不少考生已计划在暑假预习高中知识,还有中考生表示中考结束了,自己感到非常开心和欣慰,“一个时间段结束了,人生另外一个起点也要开始了。”

  各科试题点评

  7月2日下午,广州市2025年中考命题思路讲解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市招考办举行。今年中考各科试题呈现哪些特点,有何导向?对下一届考生的备考有何方向指点?各学科专家解读并点评了广州中考试卷。

  语文:作文思辨性较强

  针对今年广州中考的语文试题,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余伟表示,总体表现出选材多样化、试题情境化、知识结构化、思维过程化的特点。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原语文副组长尹宏燕提到,今年语文试题突出学习的可视性,即思维流程的外显。例如,第十题是小品文的阅读,小品文一般讲究视、景、形交相辉映,该题以表格的形式要求学生总结文章包含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情,“答这道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小品文的必经之路。这也要求学生打通课内外的阅读,寻找阅读规律,而不是孤立地看一篇文章。”

  针对语文作文题《我与我们》,余伟认为,该题目有很强的思辨性,“我”与“我们”的关系是动态、多层次的,衍生出无限可能的故事及情感联结,有利于学生进行多元表达。“题目中的‘我’与‘我们’有着丰富的内涵意蕴,这可能是‘我’是‘我们’中的一分子,‘我’与‘我们’相互影响、共同成长;也可能是‘我’成为‘我们’,‘我将无我’等等,以此引导学生关心周围世界,进行多重思考。”

  数学:彰显“四基”与“四能”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奥校工作处副主任马腾冰表示,2025年广州中考数学卷最大的特点是坚持夯基固本,彰显“四基”与“四能”。试卷内容范围、比例、要求层次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梯度设置合理。

  在试题来源与考查方向上,试卷重视教材的基础性作用,大量试题素材来源于教材。试题通过科学设计问题情境、创新设问方式等策略,实现“两考合一”的衔接。试卷继续加强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优化情境问题的创设,增强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试题关注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和国家前沿科学技术发展,设计出一系列有特色、有背景、有价值的实际问题,以此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模型观念和创新意识。例如,第20题以中国非遗为背景,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第22题以智能机器人为背景,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英语:试题选材源于生活

  广州市执信中学学科组长邹春媚介绍,今年英语试题在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创设任务,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引导初中英语教学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学习活动观。

  “试题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综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初中英语教学提质增效。”邹春媚举例道,如书面表达考查基础能力,围绕“零废弃”主题,考查学生阐释理念、提出建议的能力;听说考试选材源于生活,涵盖实践活动、传统文化、家乡建设等话题,全面考查学生在不同交际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近年来,中考英语试题难度适中。但从今年开始,七年级的同学将使用新教材,对阅读量和词汇量的要求会有所提升。”邹春媚说。

  物理:引导考生关注科技应用

  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物理教研员何志强认为,物理试题清晰地指引了教学方向:回归教材本质、聚焦关键能力、紧密联系实际。例如,试题通过AI音箱考查声学知识,通过热汤中的勺子考查内能,通过出租车顶灯电路考查电路原理,还大量选用了国家发展与社会热点作为真实情境(如冰壶运动、“风光互补”路灯、斜拉桥工程、电热加湿器、自动储水箱)。何志强说:“这些题目让学生感知‘物理无处不在’,引导他们关注科技应用,也要求教学必须深研教材,夯实基础,避免‘机械刷题’。”

  物理试题还强化了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例如,将力学分析与地理等高线结合,涉及“人工心脏泵”等,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物品设计创新实验(如矿泉水瓶测液体压强),打破学科壁垒,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

  化学:反对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党委书记王勇认为,在考教衔接方面,化学试题遵循课程标准,选取大量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教学回归学科核心知识,反对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部分素材直接来自教材,如第9题改编自教材课后习题,考查“绿色化学”理念;第10题源于教材实验活动,考查粗盐提纯的分离方法;第12题涉及教材中的金属材料与新增内容,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关注科技发展。同时试题紧扣课标,既考查化学核心知识、基础实验和基本原理,又关注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科关键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

  历史:所有非选择题都设置了开放性问题

  “广州中考历史试卷题型、结构、题量保持稳定,进一步优化情境创设,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李晓玲特别提及,历史所有非选择题都设置了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对于“准初三生”来说,历史应该如何备考?老师应该怎么教学?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历史教研员朱云志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不重视教材”以及“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历史”,而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其实大家可以不用太过关注琐碎的知识点,而是要更多地关注主干知识。”他建议,学生要敢于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认识,而不是单纯记忆书上、试卷上的结论。结合今年的历史考题来看,有些历史情境是新的,考生可能会对此感到陌生,“实际上他们转换一下就会发现考查的素养和知识仍是平时熟悉的。”对于开放性的试题,考生不能只通过记忆的结论去回答,而要自信、主动地去思考,进而答题。

  道法:讲好学生身边的新时代故事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党委书记申东红介绍,道德与法治试题紧扣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讲好学生身边的新时代故事,如关注春节行花街、“广州街坊”平安志愿服务、镇村养老服务网络、“梦想号”入列等本土事例。

  同时,试题注重创设真实情境。例如,《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情境,陈述了其以立法形式推动校家社为中小学生成长构建良好环境的事实,让学生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心理困惑,培育阳光乐观的心态;“人工智能改变生活”主题情境则设计使用案例、侵权问题及国际合作等任务,考查学生应用与拓展能力。

  申东红还提及,为避免过度考查纯记忆性知识,帮助学生减负提质,道德与法治试题还强调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结构化知识,设计富有梯度的进阶问题,考查学生在任务完成中展现出的认识、认可、认同、认定的不同水平。

广州日报要闻A8中考各科命题有何新趋势 林欣潼、魏丽娜、谢泽楷2025-07-03 2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