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通道”开通,江门市旅游景点游客激增,图为开平赤坎华侨小镇。

从深圳机场至新会大鳌高速出口只需要40分钟车程。
“以前从深圳回一次台山要三四个小时,如今仅需一个多小时,所以现在差不多每周都回台山。”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开通,民宿老板林志成和他位于台山的民宿成为受益者。深中通道和黄茅海大桥两个“超级工程”通车,给江门的区位条件带来了巨大改变。深中通道通车后,江门最快45分钟直达深圳机场。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江门正式进入了广深港澳1小时通勤圈。
这一年时间,江门加速构建对接“双通道”便捷交通网络,融入湾区“1小时生活圈”,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文旅融合等方面加速发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江轩
“双通道”加速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在高速路网建设方面,南中高速主线与南沙联络线顺利通车,与双向八车道的中江高速无缝对接,有效缓解了中开高速的交通压力。如今,江门已形成多条高速走廊:广中江高速对接深中通道辐射蓬江北部及鹤山地区;中江高速对接广澳高速、南中高速,辐射江门中心城区;中开高速贯穿江门中部地区,直连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则激活了江门南部的大广海湾。银洲湖高速、江鹤高速改扩建工程即将开通,更多对接项目前期工作也在加速推进。
针对对接“双通道”的瓶颈路段,如省道S385线三江官田段,江门采取出口拓宽、匝道优化等措施,有效缓解了高峰期的交通拥堵。深江高铁、珠肇高铁加速施工,广佛江珠城际稳步推进。未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将协同发力,共同将江门打造成为大湾区西翼当之无愧的综合交通枢纽。
产业协作 推动跨区域协同发展
“双通道”开通后,江门“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纵深推进,江门积极抢抓机遇,主动对接深圳产业资源,加快发展硅能源、新型储能、低空经济、安全应急等新兴产业,争取共同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深海装备等未来产业。
数据显示,一年以来,江门累计引进超亿元深圳项目34个,新型储能、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等领域,“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不断完善。
为了更好地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江门还加强了产业平台建设。江门高标准建设了大广海湾经济区、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平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同时,江门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深圳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如对新引进的深圳企业给予落户奖励、租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江门还加强了与深圳的产业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江门积极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如深江经济合作区、江门(深圳)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促进两地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合作。
文旅融合 侨乡魅力绽放湾区
随着江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时空距离的缩短,江门文旅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旅部门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包括推动启明里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新场景消费,举办“跟着影视去旅行”主题活动,推出影视主题线路,将开平碉楼、梅家大院等影视作品取景地转化为文旅IP等。
今年1—5月全市接待游客1116.8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12.5%。单是今年“五一”假期,江门全市接待游客405.09万人次,同比增长34.75%;旅游收入20.77亿元,同比增长37.25%。
同时,江门还加大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江门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前来江门创新创业。江门还加强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江门还加强了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接下来,江门将继续抢抓深中通道开通机遇,进一步加强与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的合作,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产业平台建设,优化旅游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