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上岳古村

商号传五代 算盘响百年

广州日报 2025年06月30日 曹菁

  佛冈上岳古村。

  村中的百年商铺经营至今。

  新建的武魁休闲中心。

  在清远佛冈龙山镇民安墟的上岳古村,一间青砖黑瓦的杂货铺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在营业,成为古村的“网红打卡点”,经常迎来游客的到访和拍摄。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菁

  百年商铺传五代

  走近杂货铺,门楣上的“泰怡”商号还依稀可辨,跨过古老的麻石门槛,抬头就是阁楼木梁,因年代久远而显得暗沉,不管是柜台还是货架,都是几代人用过的旧物,环境和陈设依然停留在百年前,靠墙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油、面、盐等日用品,也有孩子爱吃的糖果和老人爱喝的酒,城里已经淘汰的老冰柜还在这里“服役”,有趣的是,柜台上还摆着一个不知什么年代的老算盘,珠子都已磨得包浆了。

  “杂货店是我丈夫的阿爷当年传下来的,到我这里已经第五代了。早就想改造一下,但因为房屋是古建筑,还需要上级部门批准。”年过半百的老板娘岑女士说。她指着柜台比画着,门面的样式和店里的陈设几乎都没变过,连门口的神台也完好无损,堪称古商铺的活化石。

  据店主介绍,自商业街形成,泰怡杂货铺便扎根于此,见证古村兴衰荣辱。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这里是村民生活物资的重要来源地,从柴米油盐到针头线脑一应俱全。随着时代变迁,许多传统店铺消失,而泰怡杂货铺凭借对传统的坚守和对村民的深厚情感延续至今。如今,它不仅保留传统杂货铺功能,还融入古村文旅发展浪潮,成为展示古村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上岳古村历史悠久,据《两岳朱家族谱》记载,帝祥兴年间(1278—1279),朱氏太祖朱文焕护驾南来广州讨元殉难,元朝末年,六世朱子英从广州回到佛冈上岳置田造屋,其族人延续至今。古村的祖产颇具特色,主要通过收取白牛迳的租谷,以及购置两艘货艇,在龙山关前圩至潖江口河段开展货运业务来获取收入。这些收入不仅用于村族的开支,还承担起两间学校的各项费用,为古村培育人才奠定经济基础。

  到清末民初,依托祖产积累的经济资源和便利的水运交通,村内逐渐形成一条青石铺砌的商业街。街两旁数十间商铺鳞次栉比,经营着杂货、小百货、肉类、药品、木柴、木炭等各类商品,一派繁荣景象。泰怡杂货铺就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凭借着齐全的货品和诚信经营,成为商业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间商铺。

  武魁休闲中心振兴旅游

  近年来,上岳古村积极推进风貌改造,为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增添了别样景致。一条色彩斑斓的彩虹公路蜿蜒环绕古村,与周边青山绿树相映成趣,成为游客骑行、漫步的热门路线。道路两旁,精心栽种的绿植花卉错落有致,四季花开不断,春日杜鹃似火,夏日荷花亭亭,秋日菊花争艳,冬日梅花飘香,为古村增添了勃勃生机。

  古村还扩建了原有的风水池,池中锦鲤游弋,池边垂柳依依。风水池与周边的镬耳楼、古巷道相互呼应,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画卷。

  “第一次看到保存这么完好的百年杂货铺,感觉特别震撼,每一件物品都像是有生命的历史书。”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女士一边拍照一边兴奋地说。在社交媒体上,泰怡杂货铺的照片和视频广泛传播,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打卡拍照、选购特色商品、听店主讲述古村故事。

  上岳古村整体保留明清时期岭南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全村面积达13万平方米,拥有十八里古建筑群。其中,上归仁里、中归仁里、下归仁里保存最为完好,构成完整历史风貌。镬耳楼、寓意“聚财”的天井、形似官帽蕴含吉祥寓意的镬耳墙,以及体现岭南建筑艺术“三雕一塑”的历史建筑,都吸引着游客驻足欣赏。泰怡杂货铺作为古村百年商贸的活化石,更是值得呵护的历史遗址。

  作为佛冈县2023年省级典型村培育重点项目,近年来龙山镇上岳村以“乡村运营”破题,引入专业团队盘活闲置资源,打造面积约为800㎡的武魁休闲中心,通过“企业搭台、村民唱戏”的模式,前期由企业培育市场,后期逐步移交村民自主经营。

  在龙山镇上岳村武魁休闲中心施工现场,两栋仿古建筑也已完工,灰白色的镬耳墙与周边700年历史的古村落风貌浑然一体。这座从荒地上崛起的文化地标,承载着上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见证着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旅的深度融合。

  “搞好这个中心之后,将提高上岳村的旅游服务。”龙山镇上岳村村民朱叔期待搞好配套设施等,帮助提高上岳村村民收入。当地文旅部门表示,将以泰怡杂货铺等特色景点为依托,进一步挖掘上岳古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更多文旅体验项目,让这座百年古村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广州日报广东A10商号传五代 算盘响百年 曹菁2025-06-30 2 2025年06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