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血”妈妈有了“幸运儿”

4年前“港澳药械通”首位受益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后平安产子 如今该政策已惠及万余人次
广州日报 2025年06月20日 阮元元

  2021年4月,“熊猫血”妈妈杨茉莉(化名)在港大深圳医院注射经“港澳药械通”首批引进的抗D免疫球蛋白。(资料图片)

  杨茉莉(化名)女士和儿子安安(化名)。

  扫码了解更多好运故事

  2018年春天,深圳南山区某社康中心的婚检室里,杨茉莉(化名)第一次听说自己的血液里藏着“稀有标记”。医生用红笔在报告单上圈出“Rh抗原阴性”的化验结果,并告诉她“你的血型就像熊猫一样稀有,所以叫‘熊猫血’”。彼时的她没有想到,3年后,在迎接新生命的过程中,她会历经一场从忧心忡忡到好运降临的孕育之旅。

  2021年4月,突如其来的羊水破裂打乱怀孕的杨茉莉前往澳门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的计划。但得益于当时正在试点的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政策,她及时注射了针剂并顺利产子,成为“港澳药械通”的首位受益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阮元元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阮元元 通讯员姚瑞逸

  “熊猫血”妈妈寻找“幸运药”:

  曾计划前往澳门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

  “刚知道自己是Rh抗原阴性(‘熊猫血’)时,没太在意。之前体检都没查过这个项目,简直是毫无心理准备。”日前,记者在杨茉莉位于深圳的家里见到了她和她的孩子。杨茉莉温柔地注视着已经四岁的宝宝,回忆道:“直到后来准备要孩子,查了很多文章,了解到可能存在新生儿溶血风险后,心里就开始担忧了。”

  据了解,Rh阴性血型在我国人群中占比仅约1%,其中,在汉族人群中占比约0.3%—0.4%,是极为稀有的血液类型,因此也被称为“熊猫血”。不同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在Rh血型系统中,当Rh阴性的孕妇怀有Rh阳性的胎儿时,可能触发孕妇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抗体,并产生同种免疫反应。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产科专家吴婷医生告诉记者:“‘熊猫血’妈妈第一次怀孕时,如果Rh阳性宝宝的血液少量进入到妈妈体内,这时母体就会产生一种针对Rh阳性的抗D抗体,但此时交换的量很少,所以怀第一胎发生溶血的概率不能说没有,但是非常低。此时妈妈体内已经存在产生抗体的记忆,等到怀第二个Rh阳性宝宝时,孩子的血液再次进入妈妈体内,妈妈就会产生大量的抗体,这些抗体会通过脐带回到宝宝体内,导致抗原抗体结合,发生溶血。”

  杨茉莉的丈夫是O型血,这意味着孩子大概率是Rh阳性血型。于是,当时她一边备孕,一边寻找降低溶血风险的各种方案。“我四处查阅资料,得知只有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才能预防溶血。”杨茉莉说。

  抗D免疫球蛋白是帮助“熊猫血”妈妈健康产子的“幸运药”。吴婷介绍,抗D免疫球蛋白与存在于母体循环中的胎儿红细胞上的Rh阳性抗原位点结合,以达到避免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效果。数据显示,未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的孕妇,第二胎胎儿溶血概率为13%~16%,而注射后风险可降至0.14%~0.2%。一般情况下,Rh阴性的孕妇需要在怀孕28周至30周之间注射一针抗D免疫球蛋白;若分娩的新生儿血型为Rh阳性,还需要在分娩72小时内注射第二针。

  2020年杨茉莉怀孕后,内地尚未上市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杨茉莉了解到,这种能阻断母体致敏的“和平药剂”在我国香港、澳门有售。于是,杨茉莉和家人一边寻找深圳的医院进行建档和产检,一边将希望寄托在毗邻深圳的港澳地区,并计划适时前往澳门注射。

  羊水破裂后慌乱中等来好消息:

  成为“港澳药械通”政策实施后首位受益者

  就在杨茉莉为注射事宜焦虑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了解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可能会有抗D免疫球蛋白。“港大深圳医院比较新,停车方便,而且听说和香港联系紧密。虽然不确定,但我还是决定去碰碰运气。”于是,杨茉莉决定在港大深圳医院建档产检。

  2021年4月,怀孕28周的杨茉莉羊水突然破裂,紧急住进港大深圳医院保胎。“当时我和家人很慌乱,羊水破了,肯定没法去澳门打针的,那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杨茉莉至今仍心有余悸。

  然而,命运似乎格外眷顾这位“熊猫血”妈妈。胎膜早破的第5天,港大深圳医院的产科医生走进病房,带来了令她欣喜的消息——医院刚引进了一批抗D免疫球蛋白,她可以立即接受注射!“我当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感觉像在做梦。之前还在为没药发愁,突然就有了,真的太幸运了!”杨茉莉回忆起当时的惊喜感受仍难掩激动。

  这份突如其来的幸运,源于当时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的“港澳药械通”项目。这项惠民政策允许已在香港、澳门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通过特许引进的方式在大湾区内地定点使用。2020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印发,并提出先以港大深圳医院为试点,引入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器械。2021年4月16日,通过“港澳药械通”引进的首批药械运抵港大深圳医院。就这样,杨茉莉幸运地成为“港澳药械通”的首位受益者。

  及时注射完抗D免疫球蛋白第一针后,经过一个多月的保胎,孕34周时,杨茉莉顺利迎来了新生命。“生完宝宝三天内,我就注射了抗D免疫球蛋白的第二针。医生和护士都特别照顾我,对我注射后的数据监测非常仔细,我也没出现排异之类的药物反应,全家人都感到很安心。”

  杨茉莉说,幸运出生的宝宝尽管因为早产进了新生儿监护室,但身体非常健康。“孩子的大名里,有我们夫妻两人的姓,小名叫安安。”谈起儿子,杨茉莉的眼中满是幸福。孩子的名字饱含着夫妻二人的爱与期盼,也承载着他们对新生命的美好祝福。

  指定医疗机构已达到45家

  “港澳药械通”实现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

  “我来自黑龙江,在深圳生活工作十几年了,这里不论什么季节都绿意盎然,我们全家人经常一起去青青世界、桂湾公园、人才公园休闲放松。”杨茉莉告诉记者,在大湾区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便捷高效、丰富多彩,让她对这座城市充满幸福眷恋。

  如今,杨茉莉一家在深圳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宝宝健康活泼,是她心里最大的安慰。作为一名过来人,杨茉莉常会在妈妈群里分享自己的经历,“网上的‘熊猫血’妈妈在孕期都会很焦虑,我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她们,让她们提前作好准备。”她还期待能有一个专属于“熊猫血”妈妈的医疗资源信息互通平台,“现在网络发达,如果能把各个医院针对‘熊猫血’妈妈的服务整合起来,大家就能少走弯路。”

  杨茉莉的“好运”故事不是孤例。得益于“港澳药械通”项目,越来越多的幸运故事正在发生。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张文智教授表示,作为该政策的首个试点医院,截至2025年5月该院已使用抗D免疫球蛋白约3700针,受益人群不仅来自广东省内,还有省外患者。为方便外地孕妈妈,医院开设周六门诊,产科病房节假日也提供服务。此外,通过该政策,港大深圳医院引进了32种药品、18种器械,累计服务超6000人次。

  张文智教授认为,“港澳药械通”政策让内地居民同步享受国际前沿的诊疗资源和方式,在推动大湾区医疗卫生同质化一体化、助力提升国家医药医疗产业水平等方面意义重大。据了解,从2021年首批药品器械抵达港大深圳医院到今年5月,“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已达到45家,实现了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全覆盖,引进药品51种、器械63种,惠及居民万余人次。不仅解决了像杨茉莉这样的特殊患者群体的燃眉之急,更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的跨境医疗协同发展机制。

  【湾区印迹】

  惠民举措筑牢居民健康根基

  2021年8月,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港澳药械通”在港大深圳医院试点完成,并确定首批5家内地指定医疗机构,分别位于广州、深圳、珠海、中山。

  2023年12月8日,广东省“出生一件事”集成化办理平台上线“粤省事”APP。截至目前已通过整合新生儿相关的9大事项服务,让市民以“零跑动”体验“掌上即办、一网通办、一次性办妥”的高效便利。

  2024年11月30日,“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正式推行,标志着大湾区内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正式建立、优质医疗卫生合作迈向新台阶。

  2024年,广东省累计完成8.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长者饭堂”3652个,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超92%。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托育服务机构和可提供托位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出品/许芳

  策划/赵东方、邱敏、汤新颖

  执行/张毓、何超

  统筹/王晨阳、麦蔼文

  版式/黄思勤、徐锦昆

  插图/黄思勤、涂晓彬

广州日报湾区好运A5“熊猫血”妈妈有了“幸运儿” 阮元元2025-06-20 2 2025年06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