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据新华社电 “表哥”“表姐”,这是不少因忙于填写各类表格而加班加点的基层干部自我调侃的称呼。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地区在各类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数据统计等压力下,存在基层填表报数种类繁多、重复报送、多头报送、限时报送等问题,一些基层干部不堪重负。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工作指引》,下大力气规范基层填表报数、推进“一表通”建设、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帮助广大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过去,我也曾是一名‘表姐’。”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政府干部胡晓燕介绍,她需要对接多个上级部门,光是搜集数据,填报各种日报、周报、月报、年报,就占掉大量工作时间。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找基层要数据、要报表成了常态,有的一个镇一年固定报送的报表就有160多张。“山”一样的报表,压得基层干部喘不过气。
根治报表乱象,摸清底数是第一步。
记者了解到,重庆依托全市统建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开展报表需求梳理工作,按照去重、合并、转换、编目、审核、上线“六步工作法”,乡镇(街道)报表数量和数据项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压减。
在过去,朱沱镇向区残联等部门定时报送的残疾人相关报表就有10多张。如今,这些数据已全部归集到“一表通”的台账数据池中,相关数据信息能够涵盖各类报表所需要的内容。
“现在,上级部门需要相关报表时,只需输入需求信息,系统即可自动生成报表。”胡晓燕说。
越来越多和胡晓燕一样的基层干部正在卸下“担子”。记者了解到,通过规范基层填表报数、推进“一表通”建设,不少地方实现了减报表、减时间、减人员、增效能的“三减一增”效果,有力减轻了基层干部负担,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
存量报表梳理工具可以让填表人用照片快速导入、自动拆分字段,并进行查重、去重;分类精简工具主要用于对存量报表进行字段级整合、精简报表内容……这是浙江建立的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综合应用中已开发的部分实用工具。为助力基层高效填报、部门规范采集,浙江着力打造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综合应用,让全省各级各单位依托该应用开展报表梳理、精简及报送等工作,实现“基层任务直达、报表一键合成”。
“制度保障+技术赋能,是为基层报表减负的关键。”浙江省数据局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专班工作人员王宏宇说,制度上,既要完善报表准入机制,确保报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新增报表实行“凡进必审”,从源头上控制基层报表数量,也要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畅通问题反馈渠道,防止部门绕过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向基层随意发放报表。
王宏宇介绍,综合应用建在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这一基础底座上,依托平台解决数据共享问题,系统正式上线后,会做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实现“最小化”填报。
规范基层填表报数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任务,需要技术和制度的双重保障。
记者了解到,有的地方在省一级统建“一表通”系统的基础上,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增建个性化功能;有的地方制定村级基础数据“一表通”管理规范,明确数据指标采集原则、审核程序、进出机制等……一条条规定直指病灶、一项项举措落地落实,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