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庆平教授团队展示研究成果。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畅 通讯员河套署
记者昨天从河套深圳园区发展署获悉,园区内多个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取得重要新进展,涉及生物医药、计算引擎、材料科学、量子技术等多个方面。
CAR-T疗法治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目前还无法根治,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曾小峰等人开展的中国风湿免疫病疾病研究显示,近年来中国SLE患者群体逐年扩大,尤其在中青年女性群体中快速增长。
记者近日了解到,深圳莱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极低剂量代谢增强型CD19 CAR-T细胞治疗产品(Meta10-19注射液)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中治愈了SLE患者。首位入组的SLE患者在接受Meta10-19注射液(剂量仅为常规方案的1‰)单次输注治疗后成功停药,并经临床评估达到完全停药下的DORIS缓解(DORIS Remission)。
此外,莱芒生物研发负责人告诉记者,莱芒生物极低剂量代谢增强型CAR-T细胞疗法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中,首位入组的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CLL)患者经评估达到完全缓解(CR)标准并顺利出院。据介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威胁生命健康的重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CAR-T疗法的出现为R/R CLL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颗粒材料动力学研究成果登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特聘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赵吉东团队研发孔隙单元体—离散元模型(PUA-DEM模型),深化科学界对土壤、沙粒和药物粉末等颗粒材料动力学的理解。
该模型可综合计算颗粒、空气和水之间的物理交互动态,并准确模拟颗粒在不同饱和状态下压力释放程度变化。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深企技术为分子生成“电子身份证”
深圳深度原理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Reactify计算引擎,通过智能泛函推荐技术,为精准捕捉电子关联效应带来的性能差异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其核心模块DFA智能推荐器凭借密度拟合技术,为分子生成“电子身份证”,基于迁移学习预测最佳泛函并择优推荐,平均绝对误差低至2.1kcal/mol。
新型弹性合金研制成果在《自然·通讯》发表
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特聘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教授孙庆平团队研制新型弹性合金,为传统蒸汽压缩制冷和热泵技术提供绿色替代方案。
该材料具备高效固态制热效能,在弹性变形过程中的可逆温度变化能力为普通金属20倍。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量子科学领域实现新突破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团队联合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等,依托自主研发的强氧化原子逐层外延技术,在常压环境下首次实现对双层镍氧化物超导薄膜电子能带结构的精准测量,为揭示高温超导机制提供全新实验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