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科胡音副主任医师

青光眼科陈子东副主任医师

斜视与弱视科申涛副主任医师

眼科急症与眼外伤科钟刘学颖副主任医师

眼底病科(珠江新城院区)陈士达副主任医师

白内障科吴晓航副主任医师
6月6日是第30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粤港澳举行,全民运动与健康成了大众热点关注的话题。
如何运动更有利于眼健康?如何科学运动预防眼外伤的风险?青光眼患者通过规律运动还可以降眼压?眼睛这个器官也喜欢“做运动”?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青年专家们,从通俗易懂趣味性的角度,为市民打造了一份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与运动科普“指南”。爱眼睛,看全运,更“睛”彩!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邰梦云、唐艳丽、黄彦俏
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近视 光线曝光度应适宜
“研究证明,户外活动对儿童近视防控有积极的作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科胡音副主任医师介绍。
2015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研究团队在顶级医学期刊《JAMA》上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增加户外活动,显著降低一年级孩子在未来三年的累积近视发病率。这项研究将广州12所小学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孩子每天在校多安排40分钟户外活动,另一组不额外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结果显示,增加在校40分钟户外活动的孩子三年近视累积发病率比没增加那组低9.1%。随即,这一研究结果被写入了世卫组织发布的近视蓝皮书,为近视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
户外活动要达到近视防控的效果,需要考虑光照足、场地开阔和充足的户外时间等综合因素。
“不同地点光照强度不同,广场下约10000lux,树荫下约7500lux,建筑背阴面约3000lux。室内光照不充足,如教室内仅340lux,对近视防控无效。”胡音提醒,户外活动应选择开阔光照充足的场所,如操场、公园、广场等地方。
此外,户外活动的时间也应适宜。一些家长喜欢在孩子放学后太阳快下山时或者晚饭后开展户外活动,但是那时光照强度大大降低,难以达到近视防控的光照强度,应尽量选择白天时间。
胡音提醒,每天120至150分钟的户外活动,每分钟平均光照强度达到5000lux,或者累积光照强度达到75万lux左右,可以显著降低15%以上的近视发生风险。
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远距离、具有动态景观的户外活动,如放风筝、球类运动、骑车等,“户外‘活动’不是一定需要中高强度的‘运动’,散步、野餐也可以。”胡音表示。
青光眼患者提倡有氧运动帮助降眼压
“青光眼患者常常担心眼压波动而不敢运动,实际上,研究表明,规律运动反而可以帮助降眼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陈子东副主任医师介绍,相关研究显示,对于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适当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骑行等能够有效降低眼压。一般有氧运动可使眼压下降10%~20%,持续约1小时。
“短暂的眼压下降固然不能取代综合治疗长期保持眼压的稳定,但是青光眼患者进行合适的运动有多方面的获益,因此应该鼓励。”陈子东表示。
不过,专家也提醒,并非所有类型的青光眼患者都适合进行中强度运动,例如色素播散性青光眼患者剧烈运动可能会诱发色素播散、炎症引起的青光眼患者剧烈运动可能会增加炎症程度。陈子东建议,对于一般的青光眼患者,中强度有氧运动比较适宜,建议运动前先与眼科医生协商运动计划,由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全身状况再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模式。
此外,除了比较鼓励的有氧运动,像健身撸铁、瑜伽低头、倒立式运动并不太适合青光眼患者。剧烈的抗阻运动比如举铁、深蹲、搬重物等,在这些运动过程中患者需要屏气用力,这个动作会导致胸内压急剧升高,头颈静脉回流受阻,中心静脉压升高,液体回流受阻,从而导致眼压升高,因此应该避免需要屏气用力类型的剧烈运动;头低位体位运动如倒立,亦会导致眼压升高。
陈子东表示,一般而言,眼压高不一定有症状,当患者出现眼睛胀痛、看东西模糊、头痛想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刻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即使没有不适感,在运动中也要避免屏气用力、头低位运动等高风险行为。在运动过后,患者也可遮盖单眼简单对比视野清晰度,若出现异常尽早就医。
适当远眺 让眼睛科学“运动”降低视疲劳
眼睛这个器官也需要运动吗?答案是肯定的。通过眼睛科学的“运动”,可以帮助舒缓眼疲劳,延缓近视发展、改善斜弱视等。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视与弱视科申涛副主任医师介绍,视觉训练是通过科学训练改善眼睛的调节、集合、立体视等功能及弱视眼的视力。
对于有假性近视或近视度数增长过快的儿童青少年,可以通过视觉训练增强睫状肌功能,帮助延缓近视发展。对于经常用眼的办公一族,申涛介绍,可以用远眺法来帮助眼睛“运动”,具体做法是:每用眼20分钟,眺望远处物体20秒,用这种方法,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防止出现调节集合功能异常等常见双眼视功能问题。
在临床中,视觉训练也常常用于斜弱视的青少年患者。申涛介绍,双眼视觉包括双眼立体观、双眼的协调能力等,孩子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斜视,两只眼睛的视觉信息就不能协调,视觉中枢感知到的双眼信息就会有冲突,甚至会“打架”。这会导致立体视不好,儿童注视能力减弱。弱视则是孩子的视觉在发育过程中被阻断了,表现为戴上眼镜后视力还是无法提高,视力矫正不上去,无法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
申涛表示,对于各种类型斜视特别是斜视术后患者,通过融合训练、立体视训练重建双眼视功能;对于戴镜后矫正视力仍低于正常水平的弱视患者,可通过精细训练、脱抑制训练、红光刺激等提高视敏度及双眼协调性。需要提醒的是,在开始视觉训练前,应先进行全面的专业评估,要警惕宣称“降低度数”“治愈近视”“摘掉眼镜”等虚假宣传。近视不可逆,只能通过增加户外运动等科学方法防控近视。进行视觉训练要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定期科学随访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预防运动眼外伤 备好急救“锦囊”
运动引起的眼外伤中,青壮年人群占比较高,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伤害,最终却因为处理不当,造成了不可逆的视力损失。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急症与眼外伤科的钟刘学颖副主任医师,为大家打造了一份眼外伤预防和急救“锦囊”。
羽毛球运动发生意外,是门诊中较为常见的球类眼外伤。被球或球拍击中造成眼钝挫伤或击伤,这些伤害轻则引起眼睑肿胀、眼睑裂伤、球结膜出血,重则可能导致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继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等,严重影响视力。钟刘学颖提醒,还有一种较少受到关注的隐匿性损伤,如大幅度运动或健身时的过度负重,均可诱发视网膜裂孔,如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容易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这类情况多见于飞蚊症明显的患者。
“一旦发生眼部受伤,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揉眼,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钟刘学颖表示,受伤后,不要揉眼,不能用未消毒的手或纸巾擦抹眼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闭眼休息,保持安静,如果眼周有出血,可用干净纱布轻压止血。若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如眼球明显出血或发生眼球内容物脱出,可用干净硬纸板一类的物品(如纸杯的1/3底部)遮盖固定暂时性保护眼球,送医治疗,“我们医院区庄院区开通了24小时的绿色通道,随时为眼疾患者保驾护航。”
为了避免眼外伤的发生,科学的防护也非常重要。眼科中心眼科急症与眼外伤科黄彦俏主治医师表示,有需要的人士可佩戴运动专用护目镜(聚碳酸酯材质);为避免玻璃镜片破损碎片划伤眼睛,近视人群可选树脂镜片或运动眼镜,避免佩戴普通眼镜上场;对于高风险项目(拳击、跳水),建议定期做眼底检查。需要提醒的是,轻伤不等于无事,眼外伤即使初期不严重,也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出血等迟发性损伤,受伤后应注意观察眼睛的情况,有变化及时就医。
高度近视患者选择这些运动更放心
“高度近视的眼睛,眼轴变长明显,这种拉伸会导致眼球壁组织变薄,使这些结构更加脆弱,更容易受损。”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而言,常常要佩戴镜片较厚的眼镜,眼球壁又比一般人薄和脆弱,如何更科学地从事运动锻炼身体呢?
中山眼科中心眼底病科陈士达副主任医师介绍,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就像一个气球变大气球壁变薄一样,应避免选择突然剧烈转头、玩过山车、倒立等活动,以免诱发视网膜裂孔、脱落或者视神经病变的风险。
适合高度近视患者的运动选择有很多,例如可从事低强度有氧运动,快走、骑自行车(尤其是在健身车或平坦地形上)、游泳和使用椭圆机通常是安全的,“像游泳,也是比较理想的运动,不过要避免从高处跳水。”此外,舞蹈以及掌握正确呼吸技巧的中强度力量训练,也是适合高度近视患者的运动。
“高度近视患者应调整或避免倒立姿势(如头倒立、肩倒立)或导致费力或屏气的姿势。”陈士达特别提醒道。做倒立动作时,眼睛内的玻璃体像果冻一样,在倒立时挪动挤压视网膜,容易发生裂孔,这时候人们常感觉到有飞蚊在眼内晃动;当眼睛出现飞蚊症加重、黑影固定不动、看远看近看不清等情况时,说明很可能已经发生视网膜脱离。
因此,高度近视患者一方面应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另一方面也应保持定期的眼睛检查,随时了解自己眼睛的变化。对于一些运动,佩戴适当的防护眼镜也可以防止意外戳伤或伤害。
中老年人白内障手术后也可开展运动
“白内障手术后还能开展运动吗?人工晶体是否因为运动不当容易脱落?”对于白内障患者的常见疑问,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科吴晓航副主任医师肯定地回答:白内障手术康复后,可以跟正常人一样运动锻炼身体!
吴晓航表示,植入人工晶体,伤口愈合后,正常生活运动没有太大的影响,“有的人术后还没康复就去打球,不小心打到眼睛造成人工晶体移位、伤口感染,这主要是运动时机选择不合适的结果。”
吴晓航提醒,白内障手术后一个月是恢复时期,这时候不建议剧烈运动,“手术后眼睛边缘会留下小的手术切口,大约24小时后这一切口表面会愈合封闭,但是深层组织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完全愈合,此时的眼睛组织强度较弱,剧烈的运动,升高的眼压,眼部的冲击可能导致恢复变慢甚至出血、伤口裂开、人工晶体移位等,影响视力恢复。”
术后一个月是关键时间窗,专家建议,术后1周应以静养为主,可以进行温和低强度的运动,如短距离散步、轻柔伸展等活动,避免弯腰、提重物及剧烈摇晃头部,以防眼压波动,此外打喷嚏也应尽可能温和。术后半个月至一个月:若复查无异常,可以逐步增加快走、慢跑、太极拳、慢速骑行等中等强度运动,此时仍需要避免快速转头动作和对抗性运动(如篮球、足球)。术后1月: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游泳、跑步、健身等常规活动,但举重、跳水等高冲击活动需要谨慎,建议经医生评估后决定。
吴晓航表示,白内障术后运动需以“稳”为主,逐步恢复。同时,关注身体变化,若运动后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闪光感需要立即就医,排查感染和并发症。若合并干眼症或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恢复期可能延长,需要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