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龙上有不少孩子。

灯光夜龙,欢乐指数飙升。

夜龙摇曳生姿,精神抖擞。

扫码看现场
白天龙舟争渡,晚上夜龙竞美!这是“全国龙舟之乡”佛山顺德特有的端午盛况。
5月28日晚,在“全国龙舟之乡”广东顺德,15艘融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光影技术的灯光夜龙齐聚容桂南区,开启龙舟竞美模式。
夜龙汇游,是广东独有的龙舟文化景象,尤以顺德容桂的夜龙最为吸睛且底蕴深厚。这场被称为“水上电音蹦迪”的“龙舟狂欢派对”,融合非遗传承与当代审美,不仅成为市民游客体验龙舟文化的新窗口,更彰显了岭南文化与时俱进的新活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高敏华、陈枫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敏华、陈枫
通讯员容宣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
现场:赛博夜龙“破圈” 光影与青春的跨界狂欢
当晚8时许,瓢泼的“龙舟水”刚过,容桂南区社区河涌化身为流动的光影舞台。15艘龙舟身披LED灯带,色彩亮丽,配合鼓点节奏,龙舟上的青年们踏浪而舞,水面上欢声笑语,形成独特的“水上电音蹦迪”景观。灯光夜龙,是顺德传统游龙的一种,龙舟上保留锣鼓、罗伞等元素,创新融入LED灯饰,龙头、龙身、龙尾都被装点得五彩斑斓,在夜色的映衬下,夜龙摇曳生姿,精神抖擞。
站在河涌边向远处眺望,龙门架穿过雨雾高高耸起,随着鞭炮声响起,各坊社的灯光夜龙依次亮相,神采奕奕。两岸人声鼎沸,市民游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高举着手机相机,只为定格夜龙最美的一瞬!
若从航拍镜头来看,赛博光影切割夜空,河道浪花飞溅,形成“人、龙、光共舞”的热闹场景。璀璨的烟花下,15艘夜龙连缀成一条“彩色巨龙”,这场“赛博夜龙”带来跨界狂欢,精彩纷呈。
南区社区南山进士庙的夜龙非常吸睛。这条龙舟载着十多位青年,龙舟周身被彩灯装点,龙舟上的罗伞等器物散发着流动的灯光;有的青年在舟上有节奏地“摁”(意为压)龙舟,有的挥动着烟花棒,气氛热烈。据介绍,灯光夜龙所采用的LED灯饰均为低压电,确保在水中使用的安全。
现场,烟花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欢乐喜庆的氛围笼罩着每一个人。“顺德是‘全国龙舟之乡’,这里的龙舟不仅能‘竞渡’,也可‘竞美’,端午期间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甘慕仪感叹道。
关注:龙舟文化“潮”演绎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交融
记者注意到,每一艘灯光夜龙在巡游过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炯炯有神的龙头。这不仅在于龙头有LED灯饰的装点,使得其每一处轮廓都得以凸显,还在于“转龙头”的独特仪式:参与者以特定角度转动龙首,配合灯光效果,“龙眼观六路”,龙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当地龙舟民俗专家表示,参与者以特定动作转动龙头(如昂首、绕圈),象征“唤醒神龙”,赋予龙舟灵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场,登上龙舟的既有中年男子,也有身穿校服的年轻人,甚至有稚趣十足的孩童,在父亲的带领下,登上夜龙感受热闹氛围,文化的传承就在一点一滴中得以躬身践行。
南区社区南山进士庙理事长陆生龙今年76岁,见证了容桂夜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在岸边静静观赏着这场盛大的夜龙汇游活动。“夜龙是容桂的特色,以前,南区的龙舟数量不多,仅一两艘,夜龙展示无灯光效果,但作为人们劳作后的一种消遣方式,深受当地人喜爱。”他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容桂夜龙的数量有所增加、“个头”也更大,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佛山是全国首个“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顺德是“全国龙舟之乡”,容桂是“中国龙舟训练基地”,龙舟文化历史悠久、氛围浓厚。作为顺德容桂独有的龙舟特色活动,夜龙汇游在南区社区已举办九届,深受当地市民的喜爱。容桂街道以龙舟为纽带,联动社会各界力量,让民俗文化“活”起来、“潮”起来,打造全民同乐的龙舟民俗文化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