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舰“回家”,市民“零距离”感受军舰魅力。

麦贤得向孩子们赠送墨宝《童心永向党》。

“送喜报小分队”上门送二等功喜报、牌匾和奖励金。

150余场招聘会助力退役军人就业。

军地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现场甜度爆表。
云山苍苍,珠水泱泱。英雄城广州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从“军供保障”“戎归羊城”“打分选岗”,到“量身赋能”“永和担当”“红棉老兵小程序”,在这片爱国拥军的红色沃土上,军民守望相助,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双拥品牌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茁壮成长,一幅军地“双向奔赴”、鱼水情浓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广州市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是广州自1993年以来连续第十次荣获该项殊荣。金灿灿的荣誉里,凝聚着军地间“叶与根的情谊”,也闪耀着新时代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最璀璨的光芒。
文/张丹羊、王连新、倪昕 图/广州市双拥办提供
聚焦服务备战打仗 持续汇聚强国兴军广州力量
“灶台连着战位,这场跨越山海的培训,培养出了数十名具备专业粤菜技能的炊事人才,切实提升了基层伙食保障水平,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深情厚谊。”海军91715部队负责人赞叹道。
原来,今年3月,广州深化双拥工作,组织广州酒家集团创新开展“送厨艺进军营”活动,先后走进海军91715部队和广州市军供站。粤菜大师组成教学团队,系统教学广式烧腊、经典粤菜、面点制作等三大类别14个科目专业技能。驻穗、驻藏、驻滇等多个部队40余名官兵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全部培训任务,顺利结业。
三尺灶台也是强军阵地,锅碗瓢盆亦是战斗武器!饮食保障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承担着过往部队饮食等保障任务的军供站是地方拥军支前的前哨,也是军供保障的生力军。
“近年来,我们深入推进‘创建新时代全国一流军供保障机构’工作。”广州市双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紧盯‘备战急用、部队急需、官兵急盼’,推动建立南沙军供保障点,‘一体两翼多点’‘全域+全时’保障体系逐步形成。”
新时代,拥军支前工作树立起服务备战打仗鲜明导向,着力提升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贡献率。广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凝聚支持胜战打赢、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时拥军靠感情,长效拥军靠机制。”该负责人说,广州坚持高站位统筹谋划,完善双拥工作机制,规范执行党委议军会、领导小组会、军地合署办公等制度,创新形成“1+1+7”统筹协同工作模式,确保双拥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开展拥军支前潜力调查、建立拥军支前专业队伍……广州健全完善双拥系统拥军支前应急响应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军地联动的工作体系。全市3022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成为双拥工作重要阵地。
高规格建强双拥组织体系的同时,广州坚持高标准联动推进,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在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上倾力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在广州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心里,涉及部队战斗力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都要第一时间高效高质量解决。
在得知新组建的部队面临营房短缺、保障滞后情况后,广州迅即行动,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先后为2个新调整组建部队援建备战急需板房1600余套,及时解决部队建设困难和官兵生活急需。
白云区开创以“三个保障”解决部队实际问题的模式,即每项工作都必须有制度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得益于“三个保障”机制的有力运行,该区举一反三、一鼓作气攻克了十余个驻区部队的实际问题。
广州严格落实“双清单”制度,真金白银投向国防,实实在在为部队办实事、解难事,2020年以来累计为部队解决营区高压线迁改、战备公路改造等实际问题400余个。
新时代,拥军当有新模式。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广州全力支持科技强军兴军,创新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支前,畅通军地需求统合、资源聚合、能力融合的通道链路,组织带动市域内人工智能、新型材料、大数据、无人技术等新域新质力量助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上下贯通、全域联动的支前新“矩阵”。
拓后路稳后院护后代 让军人军属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一家商业服务公司招聘系统开发人员、测试工程师等3个岗位,短短半个小时内,就有近20名退役军人来到招聘摊位咨询并留下联系方式。这是2024年广佛中肇清退役军人区域招聘活动在穗启动当天的一幕。现场,30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1万多个工作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退役军人的核心关切。为解“后路”之忧,广州采用“培训+招聘”模式,将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与应聘求职无缝对接,帮助退役军人优化知识结构,实现角色转变,提升就业创业内生动力,同时深度推进就业创业云服务,开发“红棉老兵小程序”就业创业服务功能,做好“一站式”报到,推动实现“一网通办”。
爱心气球、美丽鲜花、精致甜点、轻柔舒缓的乐队演奏……2024年“情定羊城——天鹅见证 缘来是你”广州军地青年“520”联谊活动现场,浪漫、温馨的氛围“拉满”。百余名军地青年在乐趣十足的游戏中打破拘谨,拉近距离。
从“天鹅见证 缘来是你”到“幸福双拥 情定羊城”,广州双拥各职能部门关心关注官兵婚恋交友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市、区相继举办了多场形式新颖的军地青年联谊活动,有效拓宽官兵“社交网”,并致力于将联谊活动打造成民心工程、爱心工程、暖心工程以及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举措。
军人的“后路、后院、后代”紧紧联系着军队前方、前线、前沿,解决好“三后”问题,是直接关系军心士气的“稳心工程”,事关部队战斗力提升。作为驻军大市、兵源大市、安置大市,广州坚持从政治上、政策上和生活上关心军人军属,全力为部队官兵拓后路、稳后院、护后代,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部队官兵。
近年来,广州用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激励着广大官兵安心服役、专司打赢:
——安置保障提质增效。
广州创新实施“打分选岗”、优化“阳光安置”,将衡量退役军人服役贡献的考核评分与移交安置政策有机结合,为转业军官、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提供优质安置岗位,服务军休干部人数全国领先,95%以上的转业军官安置到公务员(参公)单位,2100多名“兵支书”“兵委员”扎根羊城大地。
——就业创业纵深推进。
广州打造“戎归羊城”就业创业品牌、“量身赋能”教育培训品牌,在全省率先开展适应性培训、率先举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洽谈会;创建24个市级退役军人创业孵化、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举办招聘会150余场,提供近11万个优质岗位,有效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大批军创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中大显身手。全国首届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中,广州1个军创项目获得新兴产业组第1名,9个项目荣获省一、二、三等奖;广州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共有96家军创企业报名参赛,报名参赛总数和推荐参加省赛项目数均居全省第一,9个项目进省决赛,7个项目获奖,获奖数占奖项总数的三分之一。
——优待“含金量”再提升。
广州多举措实现随军家属对口就业,安排随军家属1800余名;真情关爱呵护军娃茁壮成长,解决军人子女入学9000多名;建立全国首个跨省退役军人服务站,率先出台广州拥军优属实施办法,在交通、文旅、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制定152项优待清单,签约34家退役军人优待定点医院,让尊崇优待的暖心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可感可及。
社会化拥军蔚然成风 持续擦亮广州特色双拥品牌
“一座双拥桥、一条双拥街,岛上的双拥元素非常丰富。”提起黄埔区长洲岛,不少市民游客忍不住点赞。岛上,全长约1公里的“长洲双拥街”从长洲街金洲北路游客中心起至军校路军校剧场,是市民游客打卡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必经路线。
黄埔区双拥办联合长洲街道、黄埔文商旅集团在“双拥街”原有基础上改建提升,聚焦军人军属所需所盼,推出了“商户折扣优惠、双拥驿站、阵地建设、精神堡垒”四大板块,将其打造成拥军优属、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新阵地。
沿着军校路行走,双拥主题宣传展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的服务和教育功能,将双拥工作简史与国防知识融入其中,长效推动双拥氛围营造,在全社会树立起拥军爱军鲜明导向。在长洲岛游客服务中心打造的双拥驿站,集公益便民、文明实践于一体,成为来往游客,特别是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三属”的“加油站”。
在荔湾区,自2022年打造“沙面双拥示范岛”拥军惠军街区以来,全岛企业商家踊跃为驻穗部队官兵、退役军人以及烈属等来岛消费提供各式优待,广受赞誉。2024年8月,“荔湾区拥军惠军商盟”宣告成立,9大类业态50家企业商家成为首批拥军惠军加盟单位。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军烈属持有相关证件到拥军企业即可享受优先优惠优质“三优”服务。
今年初,海珠区“拥军驿站”揭牌成立后,天一酒店向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等12类服务对象,给予工会会员价以及延长退房时间等系列优惠优待服务。该区打造的“拥军优属示范带”也在珠江沿线贯穿滨江路东西铺开,餐饮酒店、医疗卫生、音乐培训等七大服务类企业为现役、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专属优待优惠。
时代在发展,拥军手段在创新。
串联30个红色景点的“粤传承”思想阵地、为驻海岛部队在穗提供免费食宿的“海岛驿站”“双拥水兵港湾”、助推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近年来,广州市双拥办多措并举,合力打造广州特色双拥品牌,全力推进双拥共建向更宽领域、更优标准和更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广州的共建对象更为多元。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城连共建”“城舰共建”“情系边海防官兵”等活动,用情援建西藏波密、米林双拥主题广场、官兵驿站,修缮川藏线上十英雄、松宗烈士陵园等烈士纪念设施,广州把军民鱼水深情书写在南海之滨、镌刻在雪域高原。
“我们按照‘一区一品牌,一街一特色’要求,持续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岭南特色、广州元素、红色传承、军地共建的双拥品牌。”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说,针对边海防官兵、军嫂、功臣等,广州同步开展“情系双拥”系列活动。正是秉持着常态化品牌化的理念,广州的双拥工作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双拥活动蓬勃开展,军地互动成为常态。
不久前,西藏军区某边防连队优秀官兵代表及军属受邀来穗进行荣誉疗养。广州市双拥办结合实际,秉持“组织精心、服务暖心、内容贴心”理念,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走心走实的活动项目,全力让戍边官兵和军属感受羊城尊军崇军拥军的浓浓情谊。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我们瞄准军人军属所需所盼,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广大军人军属在社会生活中享受到真真切切的优待。”市双拥办有关负责人说,广州汇聚全市教育、科技、人才、文化、法律等各方资源,发动4000多家企业参与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社会化拥军蔚然成风,努力为打赢新时代人民战争作出更大贡献。
激发爱国拥军活力 共筑军政军民团结“钢铁长城”
“这份新婚礼物我会永远铭记,今后我会倍加珍惜中国军人这一光荣身份,继续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收到立功喜报的那一刻,现役军人尹航难掩激动之情。
原来,就在他领证结婚当天,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会同其所在部队、区人民武装部、南洲街道等组成“送喜报小分队”,登门为尹航送去三等功立功喜报和春节慰问,向这对新人送上“特殊”的新婚礼物。
一纸喜报重若千钧:一头连着军人荣誉,一头连着军属荣光;一头连着军人士气,一头连着军属牵挂。广州全面提升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的荣誉感,让尊崇之光闪耀在羊城的每个角落。近年来,全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共送出喜报1400余份,悬挂光荣牌24万余块。走街串巷的“送喜报小分队”更是将崇军爱军的氛围拉满。
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时代,广大驻穗官兵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在抢险救援、维稳处突、应急救援等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在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中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初心本色。
派出官兵14万余人次、约2000批次参加安保执勤;投入近6500万元参与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筹集549.8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24人,组织3600余人献血100余万毫升;组织6000余人次抢险救灾……一串串饱含温度的数字,为践行人民军队宗旨写下生动注脚。
军爱民,民拥军。打造逾800个军民共建点,举办军地联谊活动万余场次;“城市与战舰”品牌熠熠生辉,广州舰受邀回家乡举办舰艇开放系列活动,近万市民踊跃参与;八一建军节、海军节、空军节,广州塔亮灯致敬最可爱的人;观光巴士、地铁车厢里,一幅幅双拥主题海报分外引人注目……在广州,处处涌动着“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双拥热潮,双拥共识早已融入城市肌理,走进百姓心间。
作为英雄城,广州建强国防教育主阵地,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七进”活动,擦亮“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文化品牌,农讲所、团一大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串珠成链,修缮一新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碑等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课堂,推动红色血脉生生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们不断丰富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广州实践。全社会日益形成的国防共识,串起了个人、家庭、国家的同心圆。”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说,“双拥工作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也是所命名城市党委、政府、驻军领导机关和全体军民共同的政治荣誉。”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将挺膺担当、接续奋斗,以更高站位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以更强担当服务练兵备战,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广州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