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名将王欣瑜(左)在去年巴黎奥运会搭档张之臻夺得混双银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摄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发布《中国网球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报告,广东省在球场数量、网球人口、培训机构等多项数据中名列前茅;广东名将王欣瑜2023年收获法网公开赛女双冠军,2024年巴黎奥运会搭档张之臻再夺混双银牌;袁悦去年打出了一波小高潮,女单世界排名一度攀升至36位;广东省队多名选手通过十五运会资格赛考验获得正赛席位,全年网球赛事不断,网球热潮成为全民新时尚。
网球何以在广东如此兴旺发达?就此,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独家专访了负责《中国网球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报告的课题组专家、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教授,他表示,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加上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厚重的网球文化,这些因素驱动了广东成为网球大省。
广东省网球人口占全国11.56%
这是历史上首次官方发布中国网球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数据截止日期为2024年8月31日。李海表示:“这是我国网球运动发展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大数据作支撑,对我国网球事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会持续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新完善,未来肯定也会采取一些人工智能的工具和手段研究分析大数据,有利于政府部门更精准地制定政策、作出决策。”
在中国网球大数据的各项指标中,广东省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网球场数量、网球人口、培训机构等稳居前列。
数据显示,在全国网球人口数量排名榜上,广东省位居榜首,广东省网球人口高达291.2398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1.56%。我国网球人口的性别比例更趋平衡,其中,男性占比53%,女性占比47%,女性网球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男女性别比更趋平衡。
在全国网球场地数量排名榜上,广东省同样位居榜首。广东省有6700片网球场,广州和深圳拥有场地数量位居省内前两名。
根据调查数据,我国共计拥有网球教练员43981名。未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但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有参赛记录的青少年选手共计约50.6万人。我国市场化网球培训机构(门店)共计5592家,其中,广东省1463家,是全国唯一突破1000家的地区。
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国外网球产业代工生产的企业共计197家,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浙江省。从事国内自主生产网球相关设备设施的企业共计437家,大部分集中在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江西省。
“网球+”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在中国网球大数据中,广东网球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其中传递的信息量要远超网球运动本身。
广东是网球运动最早进入中国的地区之一,早在120年前,广州沙面已经建成了标准网球场,这对广东乃至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历经百年的文化沉淀,加上广东地区气候宜人,更重要的是,广东的经济体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市民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度和消费力,兴建网球场地、缴纳网球培训费、购买优质的网球装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广东竞技网球一度横扫全运会和亚运会网球赛场,出现了“全运会人人胸前有奖牌”的盛况。
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加上广东省体育局,特别是广东省网球协会做了大量重点支持、协同发展和“穿针引线”的工作,在网球运动和社会经济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和超级平台,让网球从一项体育运动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李海表示:“广东网球大数据非常好,这和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强省的根基密切相关。另外,广东网球文化传统厚重、气候条件好、对外交流多,群众基础扎实,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
为了让第一份中国网球大数据客观真实反映我国网球事业的发展现状,李海牵头组建了课题组研究团队,突出“体育+”“网球+”概念,将“网球+经济+管理+统计+训练”结合起来。
“未来体育产业发展一定是不同业态融合发展,因为体育本身就是一个交叉融合的学科和专业,所以未来运动项目也会朝着这个趋势发展。”李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