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伍仞)孤独症孩子常被认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大部分人会因此认为孤独症孩子是不爱说话、不搭理人的。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为发育科主任陈文雄教授指出,部分高功能的孤独症患儿未必表现为语言能力障碍,“他的语言能力说不定会很好,说起来滔滔不绝,却表现为没有规矩、我行我素,有的甚至会和多动症的孩子混淆。”
由于高功能孤独症孩子的其他能力往往还可以,病情往往会发现得比较晚,到幼儿园大班、小学时,才由于没有边界感、常和同学起矛盾而被察觉。因此对于一些看起来各方面正常,但总是显得规矩感不够的学龄期孩子来说,也建议进行行为发育方面的评估。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孩子的症状。陈文雄强调,孤独症的治疗需要精细化评估和干预,不同能力的孤独症孩子有不同的目标,“重症的孩子,我们就尽量让他的生活能够‘自理’,家长对他的学习能力的期待要降低;能力好一点的,我们的目标是让他‘自立’,减轻家庭负担;还有一些高功能的孩子,认知能力很好但就是分寸感差一些,经过干预甚至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有自己的事业,这部分孩子就可以达到‘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