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藤八哥》 纸本设色 陈永康

《海棠》 纸本设色 陈永康

《丽日和春》 纸本设色 陈永康

《天香牡丹》 纸本设色 陈永康
清明之际,春雨绵绵,打湿了国画家陈永康园宅里的炮仗花和石斛兰。细雨并没有打消陈永康先生的雅致,家里一楼是他作画的工作室,宽敞的长桌方便画一些大尺幅的画作,二楼则是他个人作品的展厅,也有出版刊登的著作和书籍,还有陶艺作品,布置井井有条。而在楼梯间则布置着陈永康先生以水性颜料探索的一批现代作品,这是他十年前的一脉创作分支。这些作品涵盖了陈永康先生的花鸟鱼虫画作,其品类之丰富、数量之多更是反映了其在水墨花鸟画领域的探索与深耕,陈永康先生早有“雀仔康”的美誉,笔下的花鸟画作更是新年胜旧年……一夜春风好,新花一万枝。
陈永康先生表示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这方面的研究。1964年他毕业于广州市专科学校舞台美术专业。历任广州粤剧团、羊城话剧团、广州京剧团、广州话剧团舞美设计师;1981年任广州画院专业画家,后赴南京教学国画,获国家高级美术师称号。1989年应邀赴北京绘制巨幅国画《凤凰花开红似火》。1989年、1999年两次受邀为新中国成立40周年、50周年创作巨幅国画。从他的从艺经历不难看出,早年陈永康先生与剧团有着深厚的联结,经常绘制剧目的背景,所以早已练就西方绘画的功底。后又师承岭南名师赵少昂一脉,先后向国画名家陈子毅和周志毅学艺,使得陈永康先生埋下国画花鸟的种子。在艰苦的岁月里,他私下依然坚持练习、创作,把国画花鸟一画就画了几十年,加上西方绘画功底,正是这种中西碰撞,使得陈永康先生的造型能力过硬,加上对国画笔墨的理解,使得其作品极具岭南一脉的风采。
谈到自己画花鸟的心得,陈永康坦言,就是多去写生,多去观察生活,这也是岭南画派的传统。为了画好花卉,陈永康经常去花草间写生。通过写生来勾勒描绘花的结构与花瓣的色泽质感,回去之后再以自己的审美观和情感来考虑构图和意境,“如果没有写过生,我就不画了。”正是有了这样扎实的写生基础,陈永康越来越体悟到花鸟画的“写”字,十分重视在笔墨技法上的每一笔,以优美畅快的行书韵致去“写”画。他笔下的花卉清新脱俗,姿态万千;小鸟栩栩如生,动感十足。
陈永康先生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岭南画派风格和特点,在题材上不拘一格,在技法上广泛吸取其他绘画流派的精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雅俗共赏。他成熟的笔墨技法背后,是对岭南风韵和传统的重视和挖掘,他不仅擅长学习和继承传统,还勇于创新,尤其是在2014年创作了一系列用油画布、丙烯来表现传统国画意象的作品,在色彩、构图上又充满现代感与前卫性,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纵横交错的泼墨下,有着东方审美的底蕴,在抽象的构成下,取巧妙之处加以点缀处理,形成类似国画笔墨中的轻重缓急、刚柔并济,而点睛之处的空灵,又有国画的写意留白之意。
国画花鸟题材——是陈永康先生一直追求的主题,在谈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趋势,他鼓励青年画家创新与坚持,国画“写意”的高度在于写,深度在于意,这些都需要多年的积累,画家阅历越深越广往往越能画出好的写意作品,青年国画家应在年轻时勇于探索,也要传承传统,传统国画必定在一定的时日开出烂漫的新花。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晓明 陈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