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胡颖仪、孙冰倩)近日,65岁的李大爷在感冒中的一次剧烈咳嗽后,腰部剧痛难忍,无法起身。家人急忙将他送往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脊柱外科。相关检查显示,李大爷的脊柱发生压缩性骨折。接诊的叶葆青副主任医师表示,门诊中常遇到老年人发生类似情况,看似平常的咳嗽、滑倒等情形,对老年人脆弱骨骼都可能是巨大风险。
明确了病因,叶葆青马上为李大爷安排了微创手术治疗,实施椎体成形术,向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填充骨折缝隙,增强椎体强度。手术后第二天,李大爷就已经能够下床,骨折导致的疼痛感也消失了。
叶葆青介绍,脊柱压缩性骨折指的是椎体受外力作用,致使高度降低、形态改变。正常椎体有一定强度与韧性,可承受日常活动压力,但老年人因年龄增长,常出现骨质疏松,骨质流失、变脆弱,就像老旧房屋的砖块,承受力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剧烈咳嗽产生的强大冲击力通过身体传导至脊柱,反复作用下,脆弱的椎体就发生了压缩性骨折。
如何预防脊柱压缩性骨折呢?叶葆青支招如下:
1.日常饮食要保证充足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摄入。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如豆腐、豆浆、鱼虾、瘦肉等,帮助维持骨骼强度。
2.保持适度运动与日照,可以在阳光下散步、打太极,增强骨骼与肌肉力量;阳光中的紫外线也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助力钙吸收。
3.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和碳酸饮料摄入。吸烟会影响骨代谢,酒精干扰钙吸收,咖啡与碳酸饮料会加速钙流失。
4.治疗基础疾病:患有慢性咳嗽等疾病,要积极治疗,控制症状,降低骨折风险。此外,老年人日常活动要避免剧烈运动与意外摔倒,上下楼梯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进行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