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食管“断流”气管“错搭”

专家在毫米级空间内拨“乱”修“正”

广州日报 2025年04月01日 黄子宁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通讯员黄欣英)记者昨日从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了解到,该院多学科团队共同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Gross Ⅲ型)胸腔镜微创根治手术。一名出生仅3天的小患儿因食管“断流”、气管“错搭”命悬一线,由医院新生儿科、小儿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组成的“生命竞速天团”,对其进行了及时救治。

  造影显示患儿惊人病状

  2月11日,在该院的新生儿科内,一通来自外院的紧急电话响起。一个新生儿突发严重呛奶伴随痰鸣。

  当转运暖箱冲进医院时,医院的新生儿科专家团队已在等候。在诊断过程中,消化道造影、CT造影显示惊人真相:宝宝的食管像被剪断的吸管,食管并没有与胃相通,更可怕的是食管和气管之间还错误搭了条“违章通道”。据悉,该新生儿最终确诊为相对罕见患有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Gross Ⅲ型)。面对患儿危急的情况,医院的医疗团队开启了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时速“拉锯战”。

  此次手术,堪称“刀尖上的舞蹈”。患儿的食管与气管发育尚未完善,胸腔也仅拳头大小,手术操作空间极为狭小,医生需在毫米级的狭小空间内操作,对器械和操作精度要求极高;加之新生儿免疫系统薄弱,术后感染风险大增,任何一点微小失误都可能危及生命。

  面对新生儿各器官系统代偿能力有限、麻醉潜在风险的挑战,麻醉团队采用国际前沿的七氟烷浓度递增诱导技术,在纤支镜精确定位下,于保留自主呼吸状态下完成了胸腔镜手术,为手术创造“黄金窗口期”。

  该院的小儿外科精准聚焦,争分夺秒打赢食管“重塑战”。在重大血管、神经众多且微小的操作空间内,医生巧妙避免术中出血、组织副损伤等风险,修复了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完成了兼具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

  术后,新生儿科的医护以“术后呼吸道管理—管道护理—体位管理—营养支持”四大关卡为攻坚重点,全力为患儿术后康复保驾护航。术后患儿食管吻合情况良好并逐渐恢复吞咽功能。

广州日报顺德金版SDA9专家在毫米级空间内拨“乱”修“正” 黄子宁2025-04-01 2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