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赵冬芹)近期,个别被监管部门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的高危股上演“天地板”,吸引了部分投资者的关注。有个别投资者跟风不成,最终“割肉离场”。业内人士提醒,进入风险警示板的股票本身就有问题,而且流动性较低,交易量较小,投资者应坚持理性投资,远离跟风炒作。
有投资者跟风炒作风险警示股“被套”
“1.03元满仓了股票×,当时这只股票已经被提示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投资者余先生分享了他日前的一次跟风的股票操作,他表示此前在其股价低于1元时开始“倒腾”赚了不少,这次“赌他不退市,再赚一笔”。不过,这回余先生并没有“倒腾”太久,在两天后就以1.02元的股价割肉清仓了。更多跟风炒作的股民因存在侥幸心理,直接“被套”。
“风险警示板本身就是问题股的聚集地,流动性较低,交易量较小。”平安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市场情绪和投机行为的影响,这类问题股的股价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波动。如果退市风险警示股的“问题”不能在规定时间(多数为2个月期限)改正,则会被终止上市,离退市一步之遥。
提醒:这7类股票投资风险也较高
平安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不慎“踩雷”退市股,个人投资者需要了解股票退市流程,包括公司触及退市条件、实施风险警示、终止上市、退市整理期、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等5个阶段。其中,“退市整理期”是投资者最后的交易机会,股票会有15个交易日的交易期。
除了退市高危股之外,还有几类股票的风险也较高,包括了ST股票、业绩连年亏损、财务造假或受处罚、高估值泡沫、行业前景暗淡、高股息但基本面差,或者流动性差的股票。多家券商提醒,上述几类股票的投资风险较高,个人投资者应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