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品味古诗词、户外猜英语灯谜、田间体验农耕文化……

走进大自然,学习去!

广州日报 2025年03月26日 陈治家、谢英君、马骏

  英语移动课堂采用猜谜形式,把单词学习与娱乐融为一体。

  在湖边上美术课,学生用画笔描绘美景。

  大朗镇第一小学的学生在学习插秧。

  让课本知识在户外“活”起来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治家、谢英君 通讯员梁倩琪、毛新棣摄影报道)近日,东莞中学初中部古梅一中初二年级的1500名学子,来到美丽的华阳湖畔,开展“碧波潋滟探生态 趣学湖畔启新知”徒步远足移动课堂活动。此次活动立足学校善美课程体系建设,深化善美教育内涵,打破常规课堂限制,整合多学科育人功能,设置了11个学科项目、20个实践项目,由100多位老师现场引导,让课本知识在自然中“活”了起来。

  其中,语文移动课堂设计了看华阳湖美景,品古诗词之美的活动,同学们在春意盎然中感受着语言之美、文化之美,进一步感受到了水乡之美;英语移动课堂采用猜谜形式,把单词学习与娱乐融为一体,同学们积极参与英语谜题,开动脑筋的同时收获小礼物,老师和同学自制的美景书签更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地理移动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移动拼图游戏,利用地图辨析地形;化学移动课堂就地取材,同学们采集华阳湖水及土壤,利用化学试剂,测出水质和土样的pH值;美术移动课堂以“华阳湖畔写生情,湖光山色入画来”为主题,同学们拿起画笔描绘眼前美景。

  当天,老师们或讲述生态与历史文化,或开展实践拓展;学生们边聆听、记录,边完成学习打卡,让课本知识在大自然中鲜活起来。

  “小农夫”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意义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马骏 通讯员金麻摄影报道)前日,大朗镇第一小学组织了约50名学生来到该镇凤山郊野公园参与插秧活动,通过劳作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和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眼下正是水稻插秧的黄金时期。昨日在老师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大朗镇第一小学约50名学生们秒变干劲十足的“小农夫”,他们弯腰小心翼翼地将秧苗插入泥土中。

  尽管泥水溅湿了衣裤,但这份独特的体验让他们的热情丝毫未减。在弯腰插秧的辛勤劳作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义。

  与此同时,田间里还有工作人员驾驶着插秧机来回穿梭,留下一排排整齐划一、嫩绿欲滴的秧苗,为这片土地播种下了丰收的希望。

  据了解,今年凤山郊野公园计划种植水稻100亩,预计4月初全面完成插秧任务。插秧完成后工作人员还会对秧苗进行施肥、补苗、除草等工作,以确保水稻的茁壮成长和丰收。

广州日报东莞新闻DGA10走进大自然,学习去! 陈治家、谢英君、马骏2025-03-26 2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