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人形机器人

美的人形机器人

库卡机器人已在多个场景中应用。
新春伊始,中国各大城市间掀起了一场“人形机器人竞赛”,各类人形机器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加速勾勒未来科技新图景。当聚光灯集中在杭州、深圳等涌现机器人“新星企业”的城市时,一些“声音”也指向佛山:这座国内较早布局机器人产业的工业大城,在这轮“风口”中沉寂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近日,佛山机器人“军团”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扎堆亮相:库卡机器人、华数机器人跻身广东机器人“七剑客”;美的首款人形机器人曝光,天太人形机器人持续迭代。“闷声”的佛山正在干“大事”,一条涵盖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的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已在这座工业大城中建立,未来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AI赋能,或让“佛山造”人形机器人加速发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图/企业提供
佛山人形机器人“翩然起舞”
从春晚扭秧歌的杭州宇树机器人,到自由前空翻的深圳众擎机器人,再到集体进厂工作的深圳优必选机器人……新春伊始,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界的热门话题。
当前,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未来产业中的热门“赛道”,国内多座城市入局。尽管深圳、杭州等城市受到了更多关注,但作为机器人产业大城的佛山正使出浑身解数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加速开跑。
日前,国际知名金融机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发布了一份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其中就有佛山企业的“身影”。在该名单的“集成商”板块上,佛山企业美的榜上有名。此外,在人形机器人“身体”板块上,上榜的中国企业埃斯顿、中大力德等都已在佛山布局了重要的制造基地。
实际上,佛山人形机器人已成功“起舞”。
去年,美的集团就官宣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成为国际人形机器人“玩家”之一。如今,公司首款人形机器人样机已经曝光。据广州日报此前独家报道,“美的牌”人形机器人不仅能跳舞、能“比心”,还能“听懂”人发出的指令来完成相关操作。“当前,美的人形机器人零部件、整机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如是说。
资本市场也乐见佛山人形机器人。据悉,在美的人形机器人一经曝光后,美的也成为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公司股价上涨。
除了美的,天太机器人(TTbot)是佛山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另一个实力“玩家”。
去年,该公司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具有仿人脊柱功能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平台。据悉,该款人形机器人拥有高度仿人架构,具备全栈自研的核心零部件、运控算法以及操作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佛山第一款“能走”“能跳”的人形机器人产品,通过设计,具备了人类脊柱的部分核心功能。如今,天太人形机器人已进行迭代。昔日主攻机器人“关节”核心零部件,今天的天太机器人试图在人形机器人整机生产上走在前列。
据媒体报道,目前,天太机器人已对外交付基础版的人形机器人,后续的功能需客户自行训练。有报道称:“订单非常火爆,公司预计,今年营收将实现翻倍。”据悉,该公司成功吸引诸多资本加入。
产业链与场景应用是“王牌”
“人形机器人赛道”上选手日多,佛山如今才“冒泡”。人们不禁会问:未来佛山胜算几何?
“佛山不需要焦虑。”卫昶表示,佛山并未错失人形机器人的产业机遇。“这个产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厂家的机器人能大量生产。”他称,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一定还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因此何时入局都不算晚。
因集制造技术之大成,机器人一直以来被视作“制造业的皇冠明珠”。一台被成功制造的机器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支撑。而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条需要上、中、下游的协作: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中游的产品及系统的集成,再到下游的场景应用,它们环环相扣,共同为机器人“塑形”。
那么佛山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行不行”?事实上,基于前些年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布局,一条涵盖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的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已在佛山建立。可以说,完善的产业链,是佛山发展人形机器人的最大优势。
从上游看,一批聚焦减速器、传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正扎堆集聚佛山,极亚精机、高创、洛施达等深耕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隐形冠军”企业,成为夯实产业的“基座”。
从中游看,库卡、大族、隆深、嘉腾等机器人品牌已在集成上“发力”,无论是“巨人绣花”的机械臂,还是“扛鼎千斤”的机械足,佛山都可以给出最佳解决方案。
从下游看,佛山的家电、陶瓷、家具制造业集群已成为机器人的“应用池”。佛山机器人还成为汽车工业背后的“巨人”,当前国内外主流车企的智能制造工厂内,都有“佛山制造”机器人的身影。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宋玉宏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佛山市机器人领域相关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2800家,且规上企业达到了35家之多。可以说,机器人产业在佛山形成了“草灌乔林”生态。
“实际上,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存在一定比例的技术共性。”重载机器人全国重点实验室“蓝橙实验室”主任刘前进告诉记者,凭借佛山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的深厚积淀,若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一部分技术可实现“平移”,综合效率是很高的。“但在产品形态上机器人最终会变成怎样的形态,还需要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他说。
除了产业链,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成为佛山发展机器人产业一张不可忽视的“王牌”。
当前,佛山已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和机器人谷等载体建设,推进工业机器人在家电、陶瓷、纺织等重点领域的集成应用。
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郑锋告诉记者,在工业领域,机器人之所以诞生,是因为需要机器人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尤其是解决结构化场景中的自动化问题。“佛山制造业门类齐全,完全不缺乏应用场景。”他表示,当前,随着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不断发展,对机器人场景化应用需求也会“水涨船高”,像佛山这类制造业城市,会率先应用上机器人,为更多场景化的应用进行提前“打样”。
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佛山的机会在何处?
“自主研发”留下想象空间
随着“玩家”增多,可以预见的是,在人形机器人这条产业“赛道”上,注定是拥挤且充满竞争的。
实际上,因国外厂商布局较早,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上,国外厂商一定程度上具有话语权。要实现“佛山造”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推动相关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就显得十分重要。
佛山要看到一个优势: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佛山机器人企业已提前成功“打样”。如美的库卡机器人正聚焦中国制造的需求和特点,不断开发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公司通过加速供应链“国产化”,把库卡的技术优势、品质要求与中国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效率优势相结合,研制性价比更优的产品,打破“高性能必高成本”的固有逻辑,让更多企业用上机器人、用好机器人。
基于上述探索,通过加大研发,提升技术和产品优势,继而掌握自己的话语权,成为佛山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一道“必答题”。
据了解,作为佛山机器人产业的“优等生”,美的集团近年来一直不留余力“砸入”真金白银搞研发。卫昶告诉记者,目前,美的已整合研发资源,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综合推进人形机器人研发工作,且聚焦于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减速机、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我们的零部件研发已有突破。”卫昶透露,在公司内部的人形机器人样机上,已用上了人形机器人的自研核心零部件。
积极拥抱AI浪潮实现“超车”
除了在硬件上推进自研,人形机器人广泛推广还面临一个重要难题——场景化应用。“人形机器人产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尽管美的有计划要让自己的人形机器人“进厂打螺丝”,但卫昶也坦言,目前人形机器人还不能够真正解决用户实际的痛点、难点。“尤其在场景化应用上。”
当前,“具身智能”的概念因人形机器人的诞生而被广泛关注,它指的是机器人能够在物理世界中自主地感知环境、做出决策、执行任务等。而具有“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在感知周围环境之下,“听懂”人类发出的指令,进行任务执行。
用户对人形机器人的要求,除了体能、技能,还需要智能。而AI的出现,很好地提升了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能力,加上各类传感器、机器人“关节”部件的配合,人形机器人将会变得“能听话”“能干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体能、技能、智能“三能”的条件。因此,积极拥抱AI,未来“三能”领先的机器人产品将会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这是佛山人形机器人企业的目标,也是佛山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机会。
郑锋指出,目前行业匮乏包含三维空间数据的大模型。“用目前的二维数据来训练机器人的‘大脑’是不合适的,这将使得机器人对三维空间的理解能力变得非常弱。”他称,若要让人形机器人能在工厂“打好工”,能在家庭场景中做好服务,一定要有更多的场景数据提供给人形机器人做训练。“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时间。”
卫昶也表示,目前美的已在积极布局三维大模型,在内部也已进行了一些扩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