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日里话幸福,广州之所以七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终极密码,恰在于将治理精度与人文温度编织进日常经纬。在国际幸福日,当我们沿骑楼漫步,或会在某个转角顿悟:广式幸福的浪漫,是把千万人的习以为常,过成独一无二的地球限定款。

扫码解锁“广式幸福图鉴”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吴一钒、申卉)今天是第13个国际幸福日。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此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什么是广州人的幸福密码?这座城市用她一贯的从容给出答案:当木棉坠地的脆响与剁排骨的“笃笃”声共振,当24小时书店的灯光与夜班巴士的星光交汇,这座城市把“幸福”二字揉进每一寸肌理。
“转角遇到春天”,春天的广州,木棉、紫荆、黄花风铃木次第盛放,但比花期更绵长的,是广州人对生活的精微体察。在菜市场,小家庭只买一根排骨,肉档老板也会笑意盈盈地为你斩件称斤;来找工作的全球英才初来乍到,广州准备好硬核岗位、免费住宿、文旅畅玩等求职大礼包,让年轻人推开门便收到城市的“入伙糖”。
在珠江新城的写字楼里,人字拖与高定西装的碰撞仿佛是广式生活哲学的具象化。正如深夜便利店的蒸腾热气模糊了加班族的眼镜镜片,长者饭堂的炖盅也熨帖着老人的胃与心。
随着广州地铁运营里程超过700公里,不断延长的地铁线为通勤族“偷”来一刻钟酣眠;当暴雨突袭,骑楼的廊道为街坊们遮风挡雨……这些平凡又暖心的小事是“幸福的注脚”,是城市治理的智慧结晶。这些满满的“广式幸福”,有多少件引起了你的共鸣呢?在广州,幸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惠民项目,以及一种从容平衡的生活方式,是点滴细节处彰显广州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