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探英德岩山寨遗址

广东省发掘次数最多的大型遗址已有大量发现
广州日报 2025年03月14日 曹菁

  岩山寨遗址出土的玉琮

  岩山寨遗址出土的玉钺

  英德岩山寨遗址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曹菁 通讯员英博摄影报道)据广东文物考古最新发布,时隔近45年,探索石峡文化的接力棒由韶关石峡遗址传递至英德岩山寨遗址,从2017年的发现至2024年,岩山寨遗址已经开展了6次主动性考古发掘,成为广东省发掘次数最多的大型遗址。

  如今,广东省正在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还有准备申报立项的“考古中国·岭南地区文明化进程”项目,岩山寨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与石峡文化的深入研究都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完整复原“古国时代”的岭南社会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学材料,可能需要几代广东考古人继续不懈求索。

  据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刘锁强介绍,岩山寨遗址的考古发掘已取得多方面收获,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岩背地点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墓地,勘探确认面积约5000平方米,揭露面积1200平方米,清理墓葬93座,出土玉器、陶器、石器等随葬品1200余件。

  依岩而栖:

  极具岭南特色的聚落形态

  岩山寨遗址是由分布于不同地貌部位、具有不同功能特征的多个地点组成的聚落遗址,包括石灰岩孤峰顶部(石岭地点)与望北岩、寨顶岩、阿公岩、大岩、小岩等岩洞,以及岩背、鸡口、石尾头、晒谷坪、柯树下等台地地点。目前可以确认岩背地点为新石器时代大型公共墓地,而岩背北、石尾头、柯树下地点以居址功能为主,鸡口地点为古水道,晒谷坪地点很可能是商时期墓葬区所在。这一结构复杂的聚落形态充分利用了石灰岩山体、洞穴群、河谷台地及溪流河道等地貌环境。除岩山寨之外,粤北、珠三角北缘山地区以及桂北等岭南不同自然地理单元都发现有类似聚落遗址,同样都是围绕石灰岩溶蚀地貌进行聚落选址营建,包括曲江石峡遗址、连南石泉山遗址、从化狮象遗址与桂林父子岩遗址等等。此类聚落遗址出现在石峡文化时期,是适应岭南地理环境、极具地域特色的特殊聚落形态类型,在岭南尤其北部地区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重要特点:

  石峡文化奇特的二次葬

  “二次葬”是将尸骨与随葬品进行两次安葬的风俗,这个风俗是石峡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石峡遗址是华南地区最早辨识出新石器时代二次葬墓的遗址,当时的考古学家将二次葬中的两套器物区分了出来,这是一项开拓性的成果。

  令人惊奇的是,岩山寨遗址竟然出现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明因素,说明距今5000年前的岭南已非“化外之地”,“古国时代”的岭南已经参与到以长江流域为核心的区域互动。

广州日报广东A8六探英德岩山寨遗址 曹菁2025-03-14 2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