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化区生态环境优美。
从化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卫康 通讯员张顺美
昨日,记者从广州市从化区获悉,从化区正积极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以生态为纸、服务为墨,诚邀全球英才共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答卷。当前,从化区以产业强区为引擎,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实施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为各类人才实现梦想保驾护航。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属服务
从化区构建支撑产业强区的“345”知识型制造业发展格局,培育壮大3大传统优势产业(美妆日化、智能家居家电、食品饮料)和4大新兴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落户联合利华、亨氏、比亚迪、普洛斯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50亿元。从化区同时布局发展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节能环保等5大未来产业。
从化深谙“人才是生态价值转化的金钥匙”,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每位追梦者轻装前行。
人才服务专员上线。从化区建立了“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专属服务,涵盖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交通出行、购房补贴等多个方面。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整合政务、金融、医疗等服务资源,提供“一卡通”服务(如免费体检、景点优惠、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等),优化人才生活体验。建设数字化人才服务平台,动态更新政策资讯,实现申报、补贴申领等“一站式”线上办理,提升服务效率。同时,从化区还开通了“人才服务热线”,为各类人才提供个性化的暖心服务。
构建产业人才生态。去年,从化区印发了《广州市从化区产业人才激励办法》,当前正处于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重大发展机遇期,加快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人才强区。同时,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人才联盟”建设,联合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构建全方面人才评价体系。优化“人才+项目+平台”创新创业生态,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通过“精准引才—科学评价—平台赋能—长效激励”的闭环体系,将人才、平台、项目三者深度融合,同时以政策保障和生态优化为支撑,最终形成人才集聚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
校地企协作助力毕业生就业
从化区建设“1+N”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去年,从化区户籍高校毕业生报到总人数为3684人,实现就业人数3560人,总体就业率96.63%,其中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32人,有就业意愿困难学生就业率100%。
建立“政、校、企”联动机制。每年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深化校企合作。搭建高校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的桥梁,促进产教资源共享、校企人才对接、成果转化落地。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聚焦高校青年等优秀群体的特点,充分拓展岗位,线上线下齐发力,促进人岗适配。去年,从化区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22场,组织1422家次企业提供约2.9万个就业岗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约5865人次。同时,开展访企拓岗系列活动。组织高校学子下企业参观、进项目研学。由区人社局联合团区委、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举办了“返家乡”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落实就业创业补贴发放
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对来从化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最高可达1万元,创业租金补贴连续三年,每年最高6000元。同时,对创业项目获得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项的,给予额外奖励。从化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贴息50%的创业担保贷款,最高可贷50万元,并给予贴息优惠。
用人单位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或16—24岁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给予每月最高2500元的见习补贴;对招用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的小微企业按实际缴纳的社保费用(单位部分)给予社保补贴。
与区内高校合作,共建了3个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创业指导和资源对接服务。孵化基地还定期举办创业培训、项目路演和投融资对接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创业能力。
建立从化籍生源地全链条就业服务。建立座谈互动机制、搭建微信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建立困难家庭“一对一”沟通机制,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持续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优化人才与工作岗位配置,让青年人才在基层服务单位发挥积极作用。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侵权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发布黑中介、传销、借贷等招聘求职陷阱和维权投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