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迁拿的布蛇长度有了标准。(汕头文旅供图)

潮阳英歌艺术研究中心里展出的英歌舞文创产品。

蛇年春节期间,潮阳英歌队走出国门,赴欧洲演出。(汕头文旅供图)
鼓点铿锵,槌影如风,潮汕大地上传承数百年的文化瑰宝英歌舞迎来“高光时刻”。近日,随着全省首个非遗地方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阳英歌》(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这项国家级非遗终于有了自己的“舞”林宝典。
引舞“耍蛇人”时迁所拿布蛇长度约150厘米、英歌槌长度在40厘米至61厘米之间、提颠步的腿要自然屈膝前提90°……记者翻看这份标准发现,粗犷奔放的英歌舞被拆解为一个个精准的“数字密码”,从“握槌角度”到“脚步间距”,从“脸谱勾画”到“阵形变化”,这份“舞功秘籍”让英歌舞的一招一式都有章可循,不仅为潮阳英歌的传承划定“标尺”,更开创非遗保护“标准化”先河,为全省非遗传承工作提供“汕头经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图片单独署名除外)
全省首创:
为非遗刻“标尺”,一招一式有“尺”可量
汕头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由汕头市申报的“潮阳英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潮汕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潮汕人民的精神信仰与文化记忆。
然而,随着英歌舞在近几年火爆出圈,不少“蹭流量”、不伦不类的“山寨”英歌舞改编引发热议,也令潮汕地区不少英歌舞艺人头疼不已。为英歌“正名”,成了不少英歌人的共同期盼。
“英歌舞创新是可以,但不能完全背离它的内核,把气势磅礴的英歌舞改编得死气沉沉。”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广东省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高级工程师池鲁强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谈道,他们决定为潮阳英歌制定地方标准,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他们都说这标准制定得很及时”。
为非遗制定地方标准,在广东省尚属首创。池鲁强介绍,该标准由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提出并归口,于2023年初正式立项。广东省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则负责主导,并联合了文化主管部门、标准化机构、职业院校及英歌舞代表性传承人等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历时两年、数易其稿制定而成。
“我们不知道100年前的英歌舞是怎么跳的,但制定地方标准后,能让后来人知道我们是如何跳英歌舞的。”在池鲁强看来,这就像为英歌舞量身定制一把“标尺”,让非遗传承有“尺”可依。
条分缕析:
“口传心授”变“教科书”,非遗传承告别“凭感觉”
翻开这部“宝典”,潮阳英歌的“武功招式”被精准拆解——从弓步跨度“约为脚长的四至五倍”,到提颠步一腿自然屈膝前提90度; 从化妆脸谱“先眉后眼再脸纹”的勾画顺序,到英歌槌40-61厘米的长度限定……这部34页的标准文本,如同为非遗传承编写了一部“科学说明书”,就连引舞“耍蛇人”时迁的开场动作都有章可循。
记者梳理发现,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潮阳英歌的定义、分类、表演形式、音乐伴奏、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对潮阳英歌的队伍、脸谱、服饰、道具、乐器及音乐伴奏等进行规范,规定了潮阳英歌的槌法和步法,并列举了潮阳英歌演出中传统的、常见的基础队形,确保这一传统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原真性与生命力。
“以前师傅教徒弟全凭口传心授,动作幅度多大、阵型间距多宽?全靠老师傅‘凭感觉’,时间久了难免‘技艺变形’。”池鲁强说。
潮阳西门女子英歌队队长陈坍鹏说:“恢复成立西门女子英歌队时,我还登门拜访了年过八旬的老一辈英歌队员,把老人家的口述和现场演示用视频记录下来,再传授给新队员。”陈坍鹏说,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相当于为英歌舞制定了“教科书”,更有助于英歌舞技艺的传授、传承和传播。
作为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潮阳文光桃园英歌队队长郑浩彬告诉记者,此次桃园英歌队参加潮阳英歌标准制定的一些演示,包括英歌槌法和步法,其中步法有马步、弓步等,槌法也包含外转槌、内转槌等。“通过这些规范性演示,可以给大家一些规范性参考。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传承好、发扬好潮阳英歌。”
“通过标准规范表演形式、传承培养等,解决非遗传承中面临的技艺流失、标准不一等问题,为可持续保护及发展提供保障。”广东省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标准研究中心工程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潮阳英歌”地标项目负责人郑泽锋表示,通过明确的标准界定,能更好地引导潮阳英歌传承者、表演者以及爱好者,遵循传统规范,鼓励合理创新。
守正创新:
标准化并非将非遗“锁进柜子里”也兼顾“个性”
潮阳英歌的标准化之路,或将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的典范,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郑泽锋说,下一步他们将联合文旅部门、职业院校等机构,通过标准宣贯、教学融入、数字化推广等方式扩大标准影响力,推动潮阳英歌更好地从地方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同时,他们计划以此为范例,探索更多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标准化保护路径,为全省非遗传承提供“汕头经验”。
也有不少人担忧,标准化是否意味着将非遗“锁进柜子里”?对此,池鲁强向记者解释称,潮阳英歌地方标准并非强制执行,只是推荐性的标准。
“对于较有争议的部分,比如是否都要有时迁、人数是否有超过百人等内容,我们就全部删去,不作统一表述。”池鲁强补充说,其实各个英歌队所画的脸谱都不同,标准中也只是选取了认可度较高的后溪英歌队脸谱,作为资料性附录予以呈现,从而让“标准”也能兼顾“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