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广州日报 2025年03月05日 轩慧

  相关新闻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轩慧)3月2日,正值高考百日冲刺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院士通过线上直播,与全国考生及家长展开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深度对话。

  在这场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直播中,徐扬生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刚刚开始,未来的发展将依赖于年轻一代的创造力与适应力,而教育体系必须顺应时代变革,培养具备跨学科能力、创新思维和坚韧品质的新时代人才。

  人工智能本质是对已有数据的分析,而人类智慧具有前瞻性

  徐扬生有近40年人工智能研究经验,他指出当前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他阐释了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领域——认知、感知和行动,并强调其本质是“向后看的理性工具”: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其本质仍是对已有数据的分析与整合,而人类的智慧则更注重前瞻性、创造性和感性体验。

  “人工智能是向后看的,它依赖于已有数据;而人类的智慧是向前看的,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徐校长强调,人是不同的,教育应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培养他们的兴趣与特长。人的智能是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未来的教育应更加注重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需要技术知识,还需要对艺术、文化和社会科学的深刻理解。“创造力源于想象力,而想象力与艺术教育密不可分。”

  AI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坚毅品格,这才是教育应该强化的核心

  “人类不应放弃思考与体验,如同发明汽车后仍需走路。文明的传承在于实践与感悟。”在谈到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人才特质时,徐校长列举了以下几点:领导与决策能力、思辨能力、创造力、跨学科综合能力、坚韧刚毅的品质、终身学习。他认为,AI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艺术涵养及坚毅品格,这些才是教育应强化的核心。

  徐扬生就理想大学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生进入大学后要学习“没有老师时应该怎样学习”,而理想的大学应该教会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尊重学术自由,共同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尊重人性,不扼杀每个人的天赋和才能;提高学生的理性、感性,以及与人与社会的交互能力和责任感;实行全人教育体系,养成开放、不惧、乐观、包容、向上的品质;以及培养全球化视野与跨文化理解,准备做个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广州日报深圳新闻SZA9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轩慧2025-03-05 2 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