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小敏主演的《白蛇传·情》深受观众喜爱。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图/受访者提供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始终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近年来,她不仅在粤剧艺术领域精耕细作,还积极履行政协委员职责,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推动粤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40多天完成50余场演出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曾小敏在过去一年积极履职,深入基层,致力于粤剧的传承与推广。她带领团队参与各类公益惠民活动,尤其在春节期间,走遍广东、广西多地,完成了40多天50余场的春班演出。她亲眼见证了粤剧在民间的蓬勃生命力,深感粤剧传承的根基深厚。
“乡村戏台上,经典老戏引得观众阵阵喝彩,青年演员崭露头角。”曾小敏表示,这些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推动粤剧创新发展的决心。她不仅在粤剧传承领域倾注心血,还积极投身于文旅推广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广东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她坦言:“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与温暖,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今年,曾小敏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首先,她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艺术注入新活力,推动其创新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其次,她着眼于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扎根,探索如何让传统文化更系统地融入年轻一代的学习生活中,增强文化自信,延续民族精神血脉。
“期待能在全国两会中与各界人士深入交流,共同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曾小敏表示,她将继续致力于粤剧的传承与创新,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年轻人了解并爱上粤剧
进入履职第三年的曾小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也为粤剧和传统文化的未来描绘了更加光明的蓝图。
“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既要坚守传统,又要与时俱进。”这些年来,在曾小敏的带领下,广东粤剧院推出了一系列既保留传统精髓又融入现代元素的作品,如《白蛇传·情》《谯国夫人》《三水女儿·红头巾》《张九龄》《倩女幽魂·爱》等,深受观众喜爱。
在曾小敏看来,粤剧的传承不能仅仅停留在“守旧”上,更要通过创新吸引年轻观众。为此,她积极推动粤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舞台特效等手段,赋予传统剧目新的表现形式。同时她还致力于粤剧的普及教育,通过进校园、举办公益演出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粤剧。
“应加强粤剧人才的培养,完善相关政策,为粤剧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曾小敏表示。
致力于推动粤剧走向世界
“粤剧不仅是岭南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小敏致力于推动粤剧的国际化传播。她带领广东粤剧院多次赴海外演出,将粤剧的魅力带到世界各地。“通过粤剧,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除了艺术创作和履职建言,曾小敏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践行文化惠民理念。她多次带领粤剧院团队深入基层,为偏远地区的群众送去精彩的演出。她认为艺术不仅要服务于城市观众,更要惠及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曾小敏表示,将继续以传承和创新为己任,推动粤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希望通过不懈努力,粤剧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