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践行

广州日报 2025年03月03日 梁意聆、卜松竹、林霞虹、许晓芳

  拼搏2024

  粤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建成开放公共文化新空间3300余家。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文学馆于一体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大湾区文化新地标。完成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叶挺纪念馆改造提升。

  办好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和深圳文博会,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首位。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深入实施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加强云浮磨刀山、清远岩山寨等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出土重要文物标本1200余件,省博物馆入选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穗

  提升城市文化魅力

  改造提升永庆坊、陈家祠等重点片区,完成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文德楼修缮,南越王宫博物馆展示利用项目入选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

  新增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人民艺术中心、隔山书院建成开放。推进旅游强市建设,谋划打造“一城二都三中心”城市名片,新增国家4A级景区3个。

  推出“年味最广州”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5亿人次、增长6.4%。

  粤

  7所高等院校获批 新增博士点57个

  深圳理工大学、佛山大学、肇庆医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获批设置。

  新增博士点57个、硕士点106个,建设11家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

  中山大学在香港设立首个内地高校综合性研究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学成为全省首个迈入ESI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学科。

  穗

  强化教育人才支撑

  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7.9万多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万多个。

  12所职业院校全部入驻科教城,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广州选手获金牌数占全国近1/5、居全国城市首位。

  举办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新增博士、博士后培养平台76家,全市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增至145个。

  引进人才入户近3万人。4个团队、2名个人获首届“国家工程师奖”,获奖团队数量居全国第二。

  粤

  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出台稳外贸系列政策措施,创新办好第135届、第136届广交会,共吸引约50万名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组织各地同步开展采供对接活动1061场,成交金额194.8亿美元。

  举办300场“粤贸全球”境外展,带动2.55万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东盟、中东出口分别增长9.9%、10.5%。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增长6%,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规模分别突破1.3万亿元、7000亿元。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粤贸全国”系列展会成交金额约600亿元。

  穗

  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

  持续放大广交会溢出效应。新增9项服务业开放国家政策支持,启动全国首个机构跨境养老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成立涉外法律服务“两中心一分会”。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8%,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62家。做好多国元首、总理及前政要来华访问、出席会议服务保障,承办第五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奋进2025

  粤

  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

  办好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推进网络微短剧规范化、精品化、产业化。发展数字创意、工艺美术、影视出版、文化制造、游戏潮玩等产业,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更多文化龙头企业。

  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潮州古城”等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建成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加快建设广东粤剧文化中心。

  强化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培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擦亮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

  穗

  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优化城脉、文脉、商脉传承保护体系,提升现有26个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推进40个保护传承利用典范区域和精品项目落地。

  推进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擦亮迎春花市、广府庙会、广东音乐品牌,组织开展第九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考古与研究国际合作。

  高标准推动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办好湾区音乐汇、广州艺术季、羊城之夏市民文化季、湾区城市足球系列赛、广州马拉松赛等活动。

  粤

  建设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

  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培优工程,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深化高校“双一流”建设,推进优质本科扩容,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

  建设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支持筹办大湾区大学,鼓励境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粤合作办学。

  穗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快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双区”创建,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6万座、普通高中学位1万座,争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

  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超过90%,争取设立广州职业技术大学。

  支持在地高校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加强一流学科、急需紧缺专业建设。

  粤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推动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等创新发展,办好“粤贸全球”展会。支持外贸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本土供应链企业、港口物流企业、国际分销商和代理商。

  发挥省进出口公司平台功能,加快六大进口基地建设。

  推进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

  建强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等平台,推进智慧口岸与智慧海关、智慧边检、智慧海事建设深度融合。

  办好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世界粤商大会、世界客商大会等,完善跨国公司直通车和外资企业圆桌会机制,加强与境外主权财富基金合作,开展产业链招商、股权招商、总部招商、场景招商。

  穗

  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实施“广交会+”行动,大力发展中间品贸易,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出口海外仓建设,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扩区拓品,建成运营知识城综保区,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加强国家数字服务、文化出口基地建设。

  落实最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推进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创新。

  实施新一轮“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计划。

广州日报全国两会学习手册·总书记贺信里的广东T2南粤践行 梁意聆、卜松竹、林霞虹、许晓芳2025-03-03 2 2025年03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