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子宁)AI人工智能未来将如何深刻影响教育发展?在优质教育资源集聚的佛山市顺德区,这里的中心城区正率先布局AI赋能教育。日前,《大良街道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未来,该街道将通过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格局,促进万千学子迈向未来的“智慧之路”。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直击教育本质的深刻变革。”大良街道党工委委员谢新展表示,新技术的出现,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让学习更具个性化、精准化;为学生打开探索创新世界的大门,培育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使其能从容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为教育公平添砖加瓦,让优质教育资源借助技术的翅膀,“飞”入更多寻常课堂。
推动人工智能与各学科深度融合
《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30年,大良将打造4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用示范学校,成为教育创新的前沿阵地,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积累宝贵经验;创建4项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项目,涵盖课程研发、教学实践、师资培养、学生竞赛等领域,促进校际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精心打造17个重点学科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方式的智能升级。届时,大良街道将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案例,构建起独具特色、高标准、高质量的课程与评价体系,在教育创新领域树立标杆。
“417工程”作为此次行动的核心支柱,将撑起大良街道人工智能教育的坚实架构。“4”代表着4个关键发力点:培育4个人工智能赋能金牌项目导师团队,他们是教育创新的智慧引擎,提供理论指导、技术支持与教学示范;打造4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用示范学校,成为创新教学的“试验田”;开展4项人工智能创新共同体项目,以项目驱动促进多方协作交流;扶持4所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学校,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不同层次学校“落地生根”。
此外,“17”指的是:培养17位人工智能教育名师,引领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实施17个赋能融合项目,推动教育教学全方位创新;聚焦17个重点学科,打造专属的学科应用示范场景,开发定制化人工智能教学应用。
“未来,这些要素紧密协同:如金牌团队搭建理论框架,示范学校提供实践土壤,共同体项目促进资源共享,普及示范学校扩大教育覆盖面,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在全街道、全学科、全学段、全课程、全体教师的‘五全’融合模式,共同推动大良街道教育高质量发展。”该街道教办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