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职业闭店人”尽早关张

广州日报 2025年02月27日 张冬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于今年2月10日起施行,相关条款直指“职业闭店”乱象。聚焦乱象整治,《法治日报》关注全国首例“职业闭店人”承担民事赔偿案。近日,该案入围“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评选。

  帮商家卷款跑路,“职业闭店人”被判赔偿。2024年4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作出全国首例认定“职业闭店人”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判决,引发关注。入围“十大案例”评选,既说明这起案件具有警示意义、示范作用,也从侧面表明“职业闭店”乱象纷杂、问题多发、不容轻忽。

  近年来,在休闲健身、教育培训等领域,部分商家利用预付式消费机制欺诈、卷款跑路的情况屡见不鲜,背后常有“职业闭店人”在推波助澜。从变更法定代表人到策划闭店,再到诱导消费者接受不公平方案,“职业闭店人”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业务流程。但无论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来说,还是对营商环境、市场发展而言,这都不是好事。于是,一道考题被抛出:如何有效打击“职业闭店人”?

  “不敢”与“不能”要双管齐下。所谓“无利不起早”,“职业闭店人”屡打不绝,说到底是一个“利”字在作祟。在另一起打击“职业闭店人”案件中,2家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2名闭店人被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0多万元。给予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亮出实打实的“罚单”,让“职业闭店人”真正有痛感和敬畏,才能断了他们干“脏活”的念头。而一些“职业闭店人”之所以敢干,也是因为心存侥幸,心想跑路的店不是他开的,消费者钱不是他收的,所以有恃无恐。现实却给了一记当头棒喝。上述案例告诫“职业闭店人”:闭得了店却避不了法律责任。

  要彻底废了“职业闭店人”金蝉脱壳的武功,还要在“不能”上狠下功夫。落实落细《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公司登记管理,这无疑是对“职业闭店”行为的一记釜底抽薪。当变更法人、找人“背债”等伎俩行不通,让跑路商家无处“着陆”,“职业闭店人”业务开展不下去,砸了“饭碗”是早晚的事。以案促治、以制促治,持续织密治理网,让“职业闭店人”不敢且不能作乱,那“职业闭店”这门坑人生意恐怕也离关张不远了。

广州日报评论A4要让“职业闭店人”尽早关张 张冬梅2025-02-27 2 2025年02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