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回村能干啥? 我向人大代表“取经”

广州日报 2025年02月24日 赵越

扫码看更多精彩内容。

  “00后”跑两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越

  打开社交平台,许多年轻人瞄准乡村机遇,当起了新农人。作为“00后”,我心向往之的同时又不免有些担忧:回村真能过上向往的生活吗?

  “别担心!我替大家试过了!”从从化区前来参会的市人大代表、广州市从化思乡源花生专业合作社社长吴小丽是一位返乡创业青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吕田镇,追逐自己的“乡村创业梦”。

  过去14年,吴小丽从农业种植开始,带头成立黑花生专业合作社,举办种植培训班,解决技术问题,出产的黑花生荣获“广东省一村一品”称号,而后又带动村民经营民宿,将农文旅生态体验项目做得风生水起。

  “酒香也怕巷子深”,位于北部山区的吕田镇如何吸引游客呢?吴小丽告诉我,她的诀窍就是借互联网的“东风”。吴小丽开设了自媒体账号,借助互联网的流量,吕田的好山好水和优质农产品收获了自己的农文旅“留量”。

  有人线上“勤吆喝”,收获大流量,也有人线下亮风采,当好“村庄代言人”。在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首场“代表通道”上,市人大代表,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映霞身着一身亮丽鲜艳的畲族服装惊艳亮相。

  在雷映霞眼里,畲族乡村文化是一座挖不完的“宝藏”。作为广州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畲族村建有全省最大的村级博物馆——畲族民俗馆,畲族拜祖公图、畲族服饰、畲族彩带编织技艺、畲族乌饭制作技艺4个项目入选省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开了乡村文旅密码,市人大代表、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邓彩联带着新农业密码加入讨论。“传统的农技员主要从事生产端的技术服务,而新时代赋予农技员更多的使命和任务,如政策红利的传播、产前种植布局的谋划、产后的营销策划等。”

  她举例说:“像我们从化农技推广驿站的小伙伴们,利用农技大讲堂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采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广农产品,利用农旅结合的方式讲好从化农产品故事,为从化的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

  听了这么多代表的故事,我的信心和底气全都有了,不禁期待,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把汗水播洒在乡村大地上……

广州日报2025广州两会·特别关注A5年轻人回村能干啥? 我向人大代表“取经” 赵越2025-02-24 2 2025年02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