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答辩” 热辣滚烫

广州日报 2025年02月20日 方晴、梁超仪、苏赞

  两会走笔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梁超仪、苏赞

  政协全会上的大会发言是政协委员的“大讲坛”,更是民意动向的“风向标”。今年广州两会,这个环节迎来两个新变化:一是首次放在开幕大会后,市领导现场听取委员意见建议,以同场同频,促共识共振;二是高度聚焦医疗健康议题,9名市政协委员立足各自领域“同题共答”,为广州健康事业、产业发展求出“不同解”。

  新变化带来新气象。2月19日,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大会发言现场“热辣滚烫”——“热”在台下提问、委员即场“答辩”的热烈氛围,“辣”在直面痛点、问题导向的锐度。一条条建议、一份份提案,既是新鲜滚烫的“任务书”,又是务实精准的“施工图”。

  台下提问,台上“答辩”

  “在卫生健康领域,广州必须树立与数据时代适应的发展思路,构建完整成熟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体系,助力数据要素、生物医药产业等新业态和新产业发展。”第一个发言的市政协委员张洪涛一口气抛出多条具体建议。

  话音刚落,广州市政协主席李贻伟就鼓励委员发言再“加力加码”:“如果广州不这样做,会发生什么?”让人意外的互动环节引起热烈掌声。张洪涛委员即场“答辩”:“我们在调研时发现,在领先的城市,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已远远超出人们想象,正有力助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

  台下提问、台上“答辩”的交流,既是对大胆发言的鼓励,也是对意见建议的细化。

  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能的发言中,市政协委员周莺建议定期调整优化和扩充城市紧密型医疗集团的药品供应目录。这一建议马上引起李贻伟的关注:“应该是多久调整一次?”周莺回复说:“目前处于不定期的动态调整状态。”对此,李贻伟进一步建议应提出一个具体的时间窗,例如两年、三年调整一次,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调整药品供应目录。

  同题“作文”,不同解答

  与前几年不同,今年的大会发言是一场同题“作文”。在高度聚焦医疗健康议题的同时,9位委员代表从各自专业特长出发,有的提出试点“无陪护病房”、建立干细胞资源库等针对性建议,有的提出畅通产业融资渠道、优化医院周边交通管理等“跨界类”建议。

  同题不同解,还体现在“破题”的形式上。

  “这两张图片是中山三院和妇儿中心在高峰时段的交通状况图,红色意味着拥堵。”现场,市政协委员景国胜围绕如何优化中心城区医院周边交通管理发言献计。一张拥挤的医院周边道路实况图,令不少人对医院周边的交通问题迅速有了具象的认知和共鸣。

  会上,景国胜委员通过一张张实际调研的图片抽丝剥茧,围绕“医院及周边停车位利用率不高”等突破口提出具体的破题之道,包括推动周边停车场分时共享停车、调整收费价格避免医院停车位被占、完善外围配套衔接以及提升交通组织管理等。

  解剖麻雀,举一反三。委员们纷纷在发言中举例子、在PPT上摆图表,既有“图解”式破题,也有“数解”式选题。例如,市政协委员胡桂芬和她的课题组,通过对6家三甲医院约1000名患者的调研,提出了推进“无陪护病房”建设、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困境的建议。

  既为当下,更为未来

  今年年初,广州提出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这一新兴支柱产业,前瞻布局细胞与基因这一未来产业。如何发挥广州作为国家三大医疗中心之一的优势,更好推动健康事业、产业互促双强?这是政协委员和政府部门共同关心的焦点。

  市政协委员易灵敏提出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所建的广州脐血库,建立广州公共干细胞资源库,抢占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发展先机。“这个课题不是只为眼下,更是为了十年、二十年后乃至更长远的健康事业、产业发展。”李贻伟有感而发。

  健康广州如何建设?产业发展有何机遇?一个个提案、一段段回应在场内交响,未来也将从会场传递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现场。

  “只要让人民群众有安全感、有获得感,我们政府就会大力去干。”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广州市市长孙志洋对委员们求真务实的意见建议表示感谢,要求各有关部门一一认领、认真研究,纳入政府工作推进落实。“大家好,广州就会好!广州好,大家会更好!”他说。

广州日报2025广州两会·优秀提案A2委员“答辩” 热辣滚烫 方晴、梁超仪、苏赞2025-02-20 2 2025年0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