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府风味是广州文旅的一大卖点,图为2月14日举行的越秀区“粤讲越精彩”广府文化推广之广府饮食现场展示会。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 通讯员李文博摄

广州深厚的传统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图为大年初三,宝墨园新春岭南醒狮民俗文化节在荔景湖上演。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摄

春节期间,广州推出了2100多场文旅活动,图为国潮水上展演在东濠涌启航。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摄

张黎明

林镇海

沈莉莉

江旭辉
“十几年前,每逢春节,广州的人就少了很多,因为许多人返乡过年了,街道也会畅通不少。但近两年,我却深深地感受到,春节的广州反而更热闹了。活动多,服务贴心,游客纷纷前来过年,让这座千年商都越发兴旺!”
——广州人黄女士谈广式服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薇薇
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近两年,广州成为全国人口净流入第一城。在春节假期等重要的节假日,广州不仅稳居国内热门目的地前列,去年还从春节假期起连续一个多月位居全国热门迁入地(目的地)首位,持续效应显著。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的场景,为广州带来了宝贵的文旅流量,背后也彰显着城市“留量”的秘密。
蛇年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广州文旅喜迎开门红,实现接待人数与经济收入双增长——春节假期广州市接待游客1634万人次,同比增长5.1%,实现文旅消费总额160.1亿元,同比增长42.9%。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广州位居春节热门旅游目的地前三。
春节假期里,“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的气氛再度掀起高潮,各大景区景点人群熙熙攘攘,酒店旅馆内连日满房,食肆餐厅人声鼎沸……到处一派其乐融融、消费畅旺的欢乐氛围。温暖的天气、海量推出的精彩文旅活动,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前来体验不一样的新年。
积极求变 新鲜感源源不断
广州吸引游客的“留量”密码究竟是什么?如何让更多的人体验“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的魅力?为此,广州文旅业界积极求新求变,在重要的假期到来前提前筹备、精心策划。比如今年春节,广州就推出了2100多场文旅活动,并紧扣“融合型”体验的主题,推出融合文商旅体等行业资源的消费新场景、新活动、新体验,推动广州文旅体验借假期契机不断上新,为游客带来源源不断的“广府春节”新鲜感。
接连两年大年初一,在广州白鹅潭举办的盛大烟花汇演已成“吸客”新招牌。这场烟花汇演在今年春节关注度更高。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活动吸引了约40万名市民游客现场观看,约1300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迅速成为多家媒体平台热点。“广州烟花汇演”相关网络信息超过15万条,累计阅读量近7000万次,赢得了市民游客的广泛好评。
服务提升 体验感更加便捷
“你好,广州!”随着入境游的发展,近两年广州作为口岸城市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开启“China Travel”。仅仅是在蛇年春节期间,广府文化年的魅力倍增,外国旅客来穗和入境游人数再创新高,春节假期全市入境旅游4.6万人次。在白云机场口岸,超2550名旅客享受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利,较“72/144小时过境免签”的入境人数增长58.6%。为了照顾涌入广州的外国游客需要,广州文旅业及时作出调整,推出了一系列方便外国游客的措施以及许多展现广州文化和新鲜体验的线路,而外语导游们也会在讲解词中加入许多外宾们感兴趣的文化知识、新科技体验。在众多酒店里,服务员还提前学习了如何教外宾快速使用移动支付工具,教他们使用外卖APP等,让他们体验到在广州的便捷生活。
与时俱进 吸引力历久弥新
“广式服务”究竟是什么?它并非有迹可循的标准,而是多年来在广州这座开放包容、服务业领先的城市中积淀而来的“宝藏”传承。
近期,家住长沙的黄女士带着孩子来广州过寒假,这次她入住的是一家能看到广州塔的酒店,在多年前曾经入住过。当她踏入客房,房间内“再次欢迎回来”的手写卡片以及床上专门放置的荞麦枕,让黄女士感到了广州酒店的贴心:“酒店连我的枕头喜好都记住了,这下我也不需要再专门打电话跟客房服务员要我习惯的荞麦枕了。”一张卡片、一个枕头、一声问候、一个微笑……“广式服务”正是从这些细微之处着手,深深植根于旅游服务业的血脉之中,温暖而细致地滋养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宾客。
与时俱进,又润物细无声,这就是广州文旅吸引力历久弥新的秘诀。“留量”变化是明显的,不变的则是“广式服务”一以贯之的温度,是广州这座城市恒久的吸引力。
新媒体 让文旅口碑广为流传
张黎明 广州地区酒店行业协会秘书长
如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为游客体验广州的丰富内涵提供了更多拓展的可能。在数字化层面,线上服务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了线上预订、选房、入住登记等一系列便捷操作,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客人提供个性化推荐,进一步提升服务体验。在内容层面,广州的酒店服务已从传统的住宿与餐饮服务,延伸至为客人提供全方位的城市生活体验。许多酒店与当地旅游景点、特色商家紧密合作,为客人打造一站式文旅消费服务,例如帮助预订演出门票、安排特色美食探店等,这些服务都很常见。
这些变化都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便捷、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为服务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一位同行曾分享过,在引入智能客房系统后,客人满意度大幅提升,酒店运营效率也显著提高。
以广州酒店业为例,如何让广州酒店体验更广为传播?建议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视频手段,比如,制作系列主题短视频,像是“广州酒店的一天”,以酒店员工的视角,记录从清晨迎接客人到深夜为客人提供贴心服务的全过程;还可以推出“广式服务的惊喜时刻”,聚焦于酒店如何为客人解决突发难题,或是为客人精心筹备的生日惊喜等特殊场景,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引发观众共鸣。此外,也可以直播酒店的特色环节,如厨师制作广式招牌点心、调酒师调制特色鸡尾酒等,让更多人主动传播广式服务的魅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广州酒店业还可以利用新科技手段,打造虚拟代言人,通过制作有趣的动画短片,让虚拟代言人在各种场景中展示特点与优势,进一步提升传播力。
常创新 提供更丰富文化体验
林镇海 白天鹅宾馆总经理
游客在广州体验的是一种“广式生活”,这是一种文化与生活态度的融合,它特别注重家庭团聚,同时在美食、文化、生活节奏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
因时而变,常游常新,是“广式生活”的魅力。比如随着这两年广州年初一恢复白鹅潭烟花汇演,白天鹅宾馆也成为人们庆祝新春、观赏烟花的热门之选。我们精心筹备、精准规划,在烟花汇演前数月就开始分析过往的住宿和餐饮数据,结合市场趋势,对客房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在今年春节烟花汇演期间的客房预订上根据不同家庭规模和不同消费层次客人的需求特点,精心调整价格策略和房间预留方案,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找到合适的房间,就像为每个家庭量身打造一个温馨的“家外之家”。精心的准备也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馈,今年1月25日到2月8日,白天鹅宾馆连续15天客房开房和餐厅上座率达到100%,营业额达2887万元,再创经营新高。
一直以来,“食在广州”吸引了广大游客来到广州。在餐饮服务上,广州也在传承与创新,这也体现了“变”与“不变”。比如每年新春佳节前,厨师团队就会早早开始策划年夜饭和春节期间的菜单,在今年的年夜饭菜单中特别推出金玉满堂盆菜,选用最优质的食材,融合香茅乳鸽、腩汁牛肋肉、虾籽扒柚皮及传统盆菜原料等风味,再融入原生态粉葛和秘制鲍汁,让家庭成员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团聚的欢乐,这也与“广式生活”中“家人围坐共享美食”的传统不谋而合。
另外,如今游客在广州住酒店,已不仅仅是体验住宿这么简单,所以酒店也在积极深化“酒店+”的定位。白天鹅宾馆通过特色手作沙龙、酒店旅拍等活动,激发了宾客的艺术创作热情,还为宾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在酒店旅拍方面,宾馆内多个具有广式风情和独特文化氛围的拍摄场景,都成了宾客们镜头下的绝佳背景。同时,通过视觉艺术和多元的感官体验,宾馆内也营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氛围。比如白天鹅宾馆内的文化艺术体验课程就很受欢迎。在2025年寒假和春节期间,一系列艺术体验课程涵盖了非遗竹编、非遗植物染、非遗烧箔画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让宾客们在入住期间获得丰富的体验,仿佛置身于一场充满广式生活韵味的文化之旅当中。
导游词 折射文旅变迁
沈莉莉 广州导游协会秘书长、金牌导游
导游位于文旅的第一线,直接面向游客展现广州文旅风采。这些年,从导游词的新变化,我们就能看出广州文旅的发展变迁。
近年来,广州的导游词内容不断丰富,新增了“三新”——新景点、新玩法、新深度。随着广州新景点的不断涌现,导游词的讲解范围也随之扩大;新玩法则体现在旅游项目的多样化上,除了传统的景点游览,游客还可以选择前往周边美丽乡村的星级民宿度假,或是深度体验城市Citywalk的独特魅力,讲解词也要随之更新;新深度则是为了满足游客对文化知识的更高需求,导游词的内容从简单的景点介绍提升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说”“给谁说”“说什么”的层次。导游词的这些变化为游客带来了更加丰富、深刻的旅游体验,也提升了导游的专业素养。
这一年来入境游快速发展,广州也迎来了不少外国游客。入境接待导游肩负做好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的使命。那么,如何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在这背后,“广式服务”的理念也在起作用,不少入境游导游会从游客角度出发去思考如何提升服务,比如,因为广州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许多国家都曾与广州有过贸易往来,所以导游会讲述一些历史故事,以增进感情等。
目前,广州不少外语导游从常规旅游团队参观转换成小团、定制团的游览及讲解,部分特别优秀的外语导游甚至提前一个月的档期都被订满了,也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导游不仅仅是旅途中的引路人,更可以成为游客的朋友与文化的桥梁。在广州,导游的培训工作始终与时俱进,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与优化。例如,导游协会会结合当下热点及新时代游客对导游队伍的需求,开展分批次、分内容的系列培训;同时,结合广交会的特点,每年春秋两季还会组织外语导游服务技能培训,重点围绕导游的带团实操、入境客源国游客的特点,以及接待与讲解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提升。这些课程逐渐形成系统化培训体系,帮助导游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准。
“不打烊” 真诚打动人心
江旭辉 95后广州人、旅游从业者
对比小时候,这些年明显感觉到春节广州的人流量变多了,而且这种变化在天河各大商场、白云山等知名景点和各儿童公园愈发明显。其中原因有三个:首先,当代年轻人的观念转变了,以往人们过年讲究传统和规矩,通常为了“走亲戚”“聚大餐”而在老家停留较长的时间,但如今许多年轻人会选择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出去旅游,或者提早返回工作的城市;其次,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和门户枢纽,本来就具有相当的吸引力,而在过年期间,广州各大文旅项目、文商旅综合体都会大力投入举办新春活动,博个新春“开门红”,因此可以发现广州春节期间的各项文旅体验越来越新颖有趣,对客流极具吸引力。第三,不少广州知名景区依靠年年不断上新的活动形成了IP,尤其是在广州“行花街”“逛灯会”等,都成为不少外地游客新春来广州必做的事。
一直以来,广州待客的“真诚”和“接地气”都让人印象深刻,即便是在春节,广州也是到处“不打烊”,服务更是“不打烊”。比如当游客来到旅游景区,只要问工作人员“怎么买票最实际”,工作人员就会详细地介绍,甚至会拿出计算机帮游客计算如何用最优惠的价格购票入园。
真诚实际、体贴入微,用最大的热情满足顾客最细微的需求——这是广州带给游客不变的感受。不仅如此,在精神上、互动上,广州也在与时俱进,提升体验感和服务,以求给游客良好的体验。在广州,每一位说着“广式普通话”的服务员,每一位热情微笑指引游玩路线的向导,每一位以专业精神奉献高水平演出的演员,都能通过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将真挚的欢迎态度反馈给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