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新时代”: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思政”的“新气象新作为”
广州日报 2025年02月15日 徐平华

《创办经济特区》 油画 作者:范勃 郭祖昌 林锋

《深圳·生机勃勃》 丝网版画 作者:宋光智 李长兴 乔路遥

《诗经——长歌清唱》 国画 作者:林蓝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录制《诗经——长歌清唱》。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录制《创办经济特区》。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光智录制《深圳·生机勃勃》。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录制《汕头开埠区》。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李金水录制《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录制《为了每一名同胞》。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录制《雄安进行时·筋骨》。

广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平华录制《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

  学校思政课建设如何“有新气象新作为”呢?近期,广州美术学院录制的短视频系列“画说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2024年初,本人在学校党委、纪委领导关心支持下,精心选择当前美术名家的十二幅美术经典,录制十二集“画说新时代”短视频,以小见大反映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

  “画说新时代”是广州美术学院“艺术思政”研究的新成果,是顺应全媒体时代几乎全民使用手机,且多喜好短视频的时代潮流,利用艺术作品以美促善、以情动人、润物无声等优点,坚持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三结合,借鉴美术名家的美术经典,录制成3至5分钟的短视频,以小见大,艺术地反映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创新思政课建设,产生良好育人效果,现已有十集上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其在“新气象新作为”方面有三重创新:

  一、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之创新

  广州美术学院短视频系列“画中有话”创新点是以弘扬广州美术学院“红色美术的先锋”传统,发挥美术经典的育人功能,体现广州美术学院教学方法的创新。

  而“画说新时代”的创新点是“短视频传播”,创新了育人载体。随着全媒体时代来临,短视频越来越流行,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提高网络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而“画说新时代”短小精悍又史料扎实,视觉效果丰富,主要靠智能手机传播,具有传播快、时效好、影响大等优点,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架起了高校学习教育辐射社会大众的桥梁,对不断拓展网络育人的空间与阵地有重要价值,故无疑创新了教育载体。

  “画说新时代”坚持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三结合,何尝不是十二集“德艺相济”“美善相谐”的精美微美育课。

  而短视频《诗经——长歌清唱》则是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之创新的典型范例。讲深讲透讲活文化自信并不容易,而短视频《诗经——长歌清唱》则提供了生动案例。作者强调:将《诗经》等中华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以美术的方式进行当代视觉呈现,一直是其夙愿;最后她总结:“文化自信,尤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是我创作《诗经——长歌清唱》的初心与动力。”加之以视频的形式、用现代光影技术,动态立体展现东方这一古老经典的审美意境,使人顿觉人在画中、梦回先秦,“思古之幽情”顿发,文化自信之情顿生。这何尝不也是一堂美轮美奂的微美育课,可大大提高育人感染力。

  总之,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以美促善”“以艺感人”,这是“画说新时代”能润物无声,取得良好育人效果的重要原因。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之创举

  长期以来,艺术院校或多或少存在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分离的倾向。为此就须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缝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画说新时代”对此作出了有益探索:参录教师10人,既有思政教师,也有专业老师,还有校领导,大家协同合作,“和实生物”,最终录制成十二集短视频。在录制中,思政教师认真查阅红色美术经典资料,并向专业教师请教美术知识,对如何借鉴美术作品与美术案例进行思政课教学,促进思政课程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专业教师则不断向思政教师请教思政知识,对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促进课程思政发展有重要帮助。

  《创办经济特区》的录制体现广州美术学院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努力。由于时间太紧,如何找到表现这一重大主题的名作并不容易。而录制“画说新时代”,选择画作是前提。《创办经济特区》最终因艺术性、时代性与主题性统一而入选。因为“重温《创办经济特区》,再忆‘开山第一炮’,激励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将深圳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在文本写作中,思政老师与作者、专业教师分别从思政与绘画视角多次碰撞,多次“头脑风暴”,反复推敲,几易其稿,最终“和实生物”形成集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统一,言简意赅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最终文本,为录制视频奠定基础。

  现《创办经济特区》等视频已开始应用于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对全国高校尤其是兄弟艺术院校如何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有重要启迪。

  三、“艺术思政”教研相长之尝试

  2019年11月,在第十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上,广州美术学院率先提出:“艺术思政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将为艺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指明方向与广阔空间。”事实上“艺术思政”更是一种治国之道,属于“德治”范畴。故“艺术思政”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学,二是科研,二者缺一不可。当前应进一步由教学深入到理论研究,尤其是学科建设,这样才能为其教学提供学理支撑,并最终教研相长。“画说新时代”体现广州美术学院这方面的努力。它每集虽约七八百字,却短小精悍,比长篇大论有时更难写,因为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三者结合,融通美术与思政两个学科。没有“艺术思政”方面长期理论积淀和学理支持很难写出。好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年来坚持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即“一体”;以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两翼”,即辅助;形成“一体两翼”思政教研模式;开拓出“艺术思政”“马克思主义美育美学”“中国设计哲学”等研究领域,为“艺术思政”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画说新时代”则是其教研相长的尝试与成果。

  而短视频《长江之歌》文本体现了广州美术学院教研相长的努力。“画卷采用‘平远’构图,通过勾、皴、点、染、积等多种手段,运用透亮的苍翠绿色调和厚润的笔法,使画面千山一碧、青山叠翠、浑厚苍茫,碧水泛波,艺术地唱响了新时代长江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绿水青山之歌。”这种写作除了要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外,也须懂点国画审美与鉴赏,还须有一定中国哲学素养。庄子说:“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庄子·齐物论》其实“千山一碧、青山叠翠、浑厚苍茫,碧水泛波”皆可忘,唯有“和谐共生、绿色发展”亦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留,此即为“得意忘象”,在这,国画意境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绝佳案例。这都需要“艺术思政”方面长期教研相长,尤其是理论积淀。

  广州美术学院“画说新时代”的思政课建设“新气象新作为”为如何发挥“思政引领力”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文/徐平华(广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广州日报美术A7“画说新时代”: 徐平华2025-02-15 2 2025年02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