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着阳光出现,市民在海珠湿地公园赏花。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扫码观看视频教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几天广州气温上升,但“回南天”也来凑热闹,乍暖还寒之际如何调养身体预防疾病?冬春季节流感多发,如何固本培元增强免疫力?当流感遇到开学季,家有学童如何应对?
有约君请来多学科专家为市民朋友支招。
调肝护脾宜少酸增甘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刘琪莎)乍暖还寒之际,天气冷热不定、时雨时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罗纯提醒,要注意防“倒春寒”,同时要“健运脾胃以防湿滞,调达肝木以助升发”,不妨多吃点山药、茯苓、芡实、白扁豆等健脾祛湿的食物。
起居宜早睡早起养肝气
早晚温差大,需“春捂”,重点保暖背、腹、足部,避免寒湿入侵引发关节痛、感冒。外出可随身携带轻便围巾或披肩,护住大椎穴(颈后),防风邪。晚上尽量早睡,最好在十点半前睡觉以助肝血归藏,早起(6:00~7:00)顺应阳气升发,晨起可轻拍胆经(大腿外侧)疏肝利胆。
饮食宜健脾祛湿少酸增甘
饮食上宜多吃山药、茯苓、芡实、白扁豆等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莲子+茯苓+芡实煮粥喝,忌食生冷,如冰饮、沙拉等,以免加重脾虚湿困。同时少酸增甘,疏肝和胃。甘味食物包括:南瓜、红枣、桂圆、蜂蜜,调和脾胃。可搭配辛温食材:如生姜、紫苏叶、陈皮,煮水代茶饮,驱寒化湿。
推荐两道食疗方:
薏米赤小豆粥:薏米30克、赤小豆20克、粳米50克一起熬粥,健脾利湿。
玫瑰佛手茶:玫瑰花5朵、佛手片3克、红枣2颗,泡茶饮用,疏肝理气。
艾草泡脚可祛寒湿
为驱逐寒湿,可在睡前用艾叶15克加生姜3片煮水泡脚15分钟,温通经络;午后闭目养神10分钟,配合深呼吸(吸气4秒,呼气6秒),可缓解春困、焦虑。也可自己按摩足三里、阴陵泉和太冲穴保健强身。足三里为健脾要穴,取穴于膝下3寸,每日按揉3分钟;阴陵泉为祛湿要穴,取穴于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凹陷处,点按5分钟可排水湿;太冲穴为疏肝要穴,取穴于脚背第1~2趾骨间,睡前推揉,疏泄肝火。
三招固本培元养正气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陈佳佳、查冠琳)怎样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许银姬教授提醒大家,固本培元养好正气,身体有强大的免疫力和自我修复力,才能真正抵御疾病。中医防流感,有三招帮助大家“固本培元”,把病毒挡在门外。
第一招:食疗——厨房就是“第一药房”。日常预防流感,许银姬教授推荐大家一道茶饮:黄芪防风茶。取黄芪10克、防风5克、红枣3颗,煮水代茶饮,可补气固表防病。如果已经出现咽干预警,则推荐饮用罗汉果菊花饮:罗汉果1/4个+菊花5克煮水代茶饮,可清热润肺。
第二招:外治——穴位按摩激活“防御盾”。
风池穴(后颈发际线凹陷处):拇指按压2分钟,缓解头痛、祛风散寒;
合谷穴(虎口肌肉最高点):每日揉按3次,提升免疫力,尤其适合易感冒儿童。
足三里(膝盖下3寸):每日按压5分钟,健脾胃、补气血;
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旁开1.5寸):艾灸或热敷,温通肺气。
第三招:生活调节——细节决定“正气值”。这时节,戴口罩可有效防范病毒、细菌等各种疾病传播源的侵袭。冬春之际气温仍不稳定,风寒起时,注意添衣物做好保暖,为护好大椎穴、涌泉穴,要戴围巾、穿鞋袜。
许银姬提醒,预防流感还要避开这些误区——
喝板蓝根能防流感:板蓝根仅适用于风热证,体质虚寒者滥用易腹泻伤阳气。
发烧立刻吃退烧药:适度发热可提高抗病毒能力,驱邪外出,体温<38.5℃且精神好时,可多喝水,暂观察,或辨证服用中药。
过度依赖抗生素:流感是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滥用伤脾胃,易引起耐药。
流感康复后要大补:康复期脾胃虚弱,宜先用小米粥、山药泥“清淡养胃”,再循序渐进进补。
流感季不建议孩子带病上学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王舒华、安俊停)当下流感多发,轻症流感通常只影响上呼吸道,而重症流感可致肺外脏器的损害。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易发展为重症。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吴婕翎主任医师、叶燕彬主治医师提醒,流感季节,当发现孩子有疑似流感症状时,不建议带病上学,此外,尤其要注意为婴幼儿做好防护。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多为急性起病,可表现为突然高烧,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至40℃,多伴有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婴幼儿症状多不典型,可仅表现为发热、烦躁、喂养困难等。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反应不好、拒奶等。
一般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大多数流感患儿症状在3天至7天可得到缓解,但咳嗽和体力恢复常需1周至2周。重症流感患者,体温常超过39℃,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出现气促、喘息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可表现为极度烦躁、反应差、惊厥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流感感染前期的1天至4天为潜伏期,此时孩子的感冒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在潜伏期末和急性期都具有传染性。“如果孩子有明确流感患者接触史更应该注意,一旦出现可疑症状,须做好居家隔离,不要带病上学。”
感染流感病毒后,主要采取抗病毒和对症治疗。流感高发期,若孩子出现可疑流感症状,须及时就医,一旦确诊,可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特别是在流感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重症病例的发生风险。
小儿推拿可缓解流感不适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朱锦妍副主任中医师、陈结莹中医师指出,小儿推拿有助于缓解孩子的不适,家长们不妨试试。
1.揉合谷穴100~200次
功效:祛风解表、清咽喉、止呕吐。
2. 揉曲池穴100~200次
功效:清热祛风、调和营血。
3. 清天河水100~200次
功效:清热除烦、泻火。
4. 搓大椎穴50~100次
功效:清热利咽、发汗解表。
5. 开天门50~100次
功效:祛风散邪、通鼻窍、开窍醒神。
6. 推坎宫50~100次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7. 揉太阳穴50~100次
功效:明目、通络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