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龙”场面蔚为壮观。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黄志青、甘惠安、曾敏、胡青松、陈瑭熙、田伟、蓝天明、张小建、修硕、黄赞福、黄进强、黄碧红
近日,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锣鼓喧天,人潮涌动,一年一度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万人“追龙”民俗活动盛大开幕,同时拉开了东源县为期三天的“上莞追龙”的序幕。当晚,数万名村民与游客手持火炬筒,沿着村村寨寨和田野巡游,形成一支长达数公里的“追龙”队伍,以传承500余年的民俗仪式,共祈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数百年古民俗续写新章
据当地史料记载,东源县上莞镇“追龙”活动始于明朝正德年间,是新轮村延续500余年的新春民俗盛典。在3天时间里,当地村民以“上灯”“追龙”“演戏”三大环节串联起对家族繁荣、家业兴旺的祈愿。
一般情况下,上莞镇新轮村规定正月十一由火炬龙出场“追龙”;正月十二由香火龙和火炬龙双双出场“追龙”,形成“双龙”闹春的喜人场景;正月十三再由火炬龙出场。“追龙”的晚上,万人空巷,场面壮观震撼。
蛇年正月十二傍晚6时30分,两条长龙——象征光明的火炬龙与寄托丰饶的香火龙自上莞镇新轮村文化广场腾跃而出。村民们手持用竹子特制的火炬筒,汇成数公里长的“追龙”队伍,随龙狮巡游于村寨之间。上莞“追龙”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烟花爆竹,现场火光与声浪交织,宛如大地脉动,热烈而奔放。
“追龙”队伍穿越田野,路过鱼塘、小溪时,蜿蜒的火光倒映于水面,形成“双龙戏珠”的奇幻景致,引得游客惊叹连连。这一壮观的景象不仅是对传统民俗的再现,更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生动诠释。
从单一民俗活动升级为沉浸式文化体验
据河源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淑梅介绍,“追龙”是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客家人在新春期间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该活动于2022年列入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追龙”民俗活动创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除保留古法扎龙技艺外,还增设了非遗展演、客家美食品尝、民俗摄影大赛等互动环节。正月十二晚,“双龙”出动、万人狂欢,将当地的新春气氛推向了高潮。其中,当地村民用稻草手工编织而成的长达39米的“天禄香火龙”震撼现身,使当晚的表演更原始、更生猛、更狂野。
曾淑梅表示,如今,“追龙”已从单一民俗活动升级为沉浸式文化体验,连续三天的“追龙”传统民俗活动,预计可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
纳入省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
目前,东源县上莞镇“追龙”已被纳入广东省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当地政府部门通过VR全景记录、举办青少年龙艺传习班等方式,让“追龙”这项古老的民俗活动绽放异彩。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播这一传统文化,还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此外,当地政府还积极推动“追龙”活动的国际化传播,通过社交媒体、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等渠道,向世界展示河源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追龙”活动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