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绘画再现70年前“行通济”

广州日报 2025年02月12日 黄健源

《50年代通济桥VR绘画》(受访者供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健源

  “行通济,冇闭翳”。行通济是佛山新春本土最有特色的大型民俗活动。每年元宵节及正月十六,佛山万人空巷,家家户户扶老携幼,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希望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个习俗从明末清初开始,在佛山已延续近400年。那么,昔日的行通济是怎样的景象?佛山“80后”画家崔衡晋用5年时间复原了70年前的行通济,并以VR绘画的形式呈现当年行通济的盛况。据悉,该作品《50年代通济桥VR绘画》创作历时5年,已于近日正式完成。

  “前期要做好调研工作,不仅查阅历史资料,还走访老街坊,根据掌握的资料制作真实尺寸的沙盒模型,然后开始动笔。”说起该作品的创作,崔衡晋表示,“行通济并不是要单独画一座桥,而是根据史料复原当时的历史环境,用VR方式来呈现非常合适,无论是用手机、电脑,还是戴上VR眼镜来观看,都能让人有沉浸式的体验。”

  崔衡晋告诉记者,以前他也尝试用VR形式画过佛山公正路,呈现旧时挥春街的面貌,当时就觉得“很过瘾”。后来,他还画过佛山的众多老城地标,如福贤路、升平路、城隍庙等,行通济则是最新的作品。他认为,人们行通济不仅是走过一座桥,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作为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民俗活动,它的历史、文化和故事都值得深入挖掘和传播。

  崔衡晋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目前是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专任教师。“小时候生活过的老街,有很多历史故事。”崔衡晋告诉记者,他从《佛山忠义乡志》等史料了解到,佛山老城历史底蕴深厚,长辈也曾目睹老城旧貌。在他看来,这些信息很珍贵,于是结合自身美术专业,创作出系列的作品。“佛山老城的很多街区、建筑和民俗,不一定是文物单位或非遗代表性项目,但也可以成为传承佛山历史文化的载体,值得人们去挖掘、保护和宣传,让更多人可以领略佛山历史文化的魅力。”崔衡晋说。

广州日报佛山新闻FSA10VR绘画再现70年前“行通济” 黄健源2025-02-12 2 2025年0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