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章程 通讯员穗文明)“为孩子们携建的‘心灵树洞’成功落地了!”这件事,让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海仪倍感欣慰。时间回溯到2023年全国两会,在陈海仪提出的建议中,提出在心理服务资源相对分散的地方设立“心育亭”。这个“心育亭”就是“心灵树洞”。终于,在各方努力协作之下,多座“心育亭”率先在广州市落成。
青少年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必须多措并举缓解目前心理疏导资源短缺等问题。“心育亭”的落成,正是陈海仪将司法为民、慈母情怀融入青少年帮教矫正工作的缩影。
从事近30年的少年家事法庭审判工作,陈海仪深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她寓教于审,坚持“惩罚并不意味着解决了问题,教育和挽救才善莫大焉”,用满满的正能量教育感化、挽救失足少年。她共与帮教少年通信、电话联系超过1000次,并定期入监探视,目前仍与20多名未成年罪犯及其家人保持长期联系。在她的感化、教育、鼓励支持下,帮教的未成年罪犯中有30多人考上大学,300余人完成初高中学业。
陈海仪将审判活动向“社会预防”延伸,还投身司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兼任10余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担任普法、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在全省100余所学校开展法治宣教300余场次,线上线下受众达100万人次。在她担任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期间,所在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广东省道德模范、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省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先进个人……三十余项市、省、国家级荣誉,正是陈海仪践行司法为民品格的最好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