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现场
昨日下午,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佛山在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数据显示,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成为全省首个所辖区生产总值均超千亿元的城市。不仅如此,佛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102家企业入围全省制造业500强,“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品牌更加响亮……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成色越来越足。
未来,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建成一个高品质现代化新佛山?大会透露,没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作支撑,就不可能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新佛山。2025年,佛山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产业形态、动能、空间、结构、生态上做文章,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步向前、节节攀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鹏飞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
产业形态: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
传统产业是佛山制造业的基本盘,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佛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为此,佛山通过巩固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三箭齐发”,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智造强市”。
在巩固传统产业家底上,佛山将坚持“智改数转”主攻方向,着眼提升数字化转型的覆盖水平和技术层次,抓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新一轮工业技改,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把人工智能嵌入制造业发展全领域、全链条、全过程,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为了让新兴产业尽早成为佛山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新支柱,佛山将通过加强市级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用产业链思维统筹区域生产力布局,统筹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统筹生产要素供给,健全强链补链延链机制,持续壮大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机器人、新能源、医药健康等产业集群。
在未来产业赛道上,佛山尽管已经前瞻遴选布局了一批未来产业,但是仍需加大投入,围绕绿色氢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细胞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培育一批“勇闯无人区”的人才团队、优质企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
产业动能:推动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的过程中,佛山如何才能脱颖而出,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大会透露,佛山要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衔接、高效协同,把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转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佛山制造业发达、制造企业众多,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科技创新有着强大的需求,因而佛山将着力推动创新与产业的双向奔赴,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支持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蓝橙实验室开展创新研究,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同时,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打造更多中试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资金是科技创新的血液,让金融与科技相互赋能显得意义重大。佛山广泛对接高能级资源,提高产业科技投融资对接效率,集聚一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以金融“活水”浇灌创新之花。此外,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让人才与创新彼此成就。佛山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机遇面向全国全球引进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努力造就一支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人才大军。
产业空间:“以改促改”来突破发展瓶颈 打造高品质产业新空间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要有与之配套的产业空间。未来,佛山将以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区域布局改优、土地制度改革、工业园区改造,打造高品质产业新空间。
在推进区域布局改优上,佛山要充分发挥环西江北江产业基础较好、文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以中部的丹灶、西樵、九江、龙江、白坭、西南六个镇街为核心区,高标准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同时,优化市域产业空间布局,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全面发展,利用好各区域的基础条件,打造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功能区,形成产业协同、资源融通、城乡共美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上,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土地瓶颈,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和推广地券、房券、绿券等改革措施,全面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推动存量土地资源再活化、空间价值再创造。在工业园区改造上,要坚持以“工改工”为主推进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加快打造一批支撑战新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园区,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园区集成,塑造集中连片、成行成市的产业发展态势。
产业结构:加速推进产业调整 推动三次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
当前,佛山第二产业占比高达56.6%,第三产业占比仅为41.7%,在万亿城市中占比最低。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佛山将加快调结构、补短板,促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
佛山第一产业虽在全国享有盛誉,但仍需进一步做精。佛山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优势,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拓展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打造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多元化产业集群。通过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渗透融合,推动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
此外,佛山将着力做优生产性服务业,立足制造业发展所需,健全与产业链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大抓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用研发设计、软件信息、科创金融、工业会展、现代物流等赋予制造业“聪明的大脑”和“腾飞的翅膀”。
同时,佛山还将致力于做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文旅资源化点为珠、串珠成链,加快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塑造佛山文旅城市超级IP,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产业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生态,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加呼唤国企、民企、外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形成共荣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未来,佛山要真心实意服务各类企业,“面对面”交流互动,“心贴心”倾听诉求,“实打实”纾困解难,努力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各展所长、竞相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
为了让国企更敢干,佛山于近年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成立八大市属企业集团,在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佛山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容错激励机制,推动国企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参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扛起“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国企担当。
佛山的发展成绩离不开民营企业的贡献。为此,佛山要当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坚强后盾,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放心放胆放手闯出一片新天地。
外资企业是支撑佛山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佛山要完善跨国公司直通车、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落实便利外籍人员来佛山工作的各项措施,在政府采购、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业监管中对外企一视同仁,切实增强外企获得感,让外企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