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以来权威人士、经济学家、产业界大咖发表了什么高见?大家看一看、议一议。我们编辑部的“抛砖”能否引来各位的“玉”呢?欢迎扫描二维码,进入“广州日报新花城”经济频道以及“财经366”视频号,与我们一起观经济、聊财经。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引导PPI回正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日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25年物价领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稳住PPI,引导PPI回正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同时显著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而要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力,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大幅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社保基金有钱了,就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能力,低收入群体保障提升,就更敢于花钱了。
编辑部“抛砖”:扩内需、促消费,让更大范围消费群体能放心消费、大胆花钱,需要国家在社保方面提供“托底”,其中的关键有二:一是社保基金的钱从哪里来,二是钱来了以后应当如何分配。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
建议放宽部分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日前撰文表示,2025年一季度经济发展具有几个有利条件,其中包括“‘两新’政策加力扩围”以及“中央和地方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和建设”。同时,他还建议,放宽旅游、文化、医疗、养老、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同时加强标准建设和有效监管。
编辑部“抛砖”:放宽旅游、文化、医疗、养老、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市场准入,背后是对多层次消费的满足,供给端的丰富,有助于挖掘更多潜在消费需求,如若能将“两新”政策、企业投资以及政府基建投资结合发力,促消费将有望收到更好的“乘数效应”。
地平线CEO兼创始人余凯:
3年内智驾行业大局可定
“3年时间里可以实现脱手开;5年时间实现闭眼开;10年时间可以随心开。”近日,在地平线智驾科技畅想日上,地平线CEO兼创始人余凯表示,2025年将是智驾的拐点,3年内行业大局可定。余凯认为,促成智能驾驶普及拐点的技术三要素已达成:“第一,领先的算法;第二,足够大的算力;第三,海量丰富的数据。随着多模态大模型,包括端到端、VLA这些新的算法框架出现,真正让智能驾驶技术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编辑部“抛砖”:“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智能驾驶行业的从业者们有这样的紧迫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3年内智驾行业是否真的大局可定?倒未必需要如此急迫下结论。当前,智驾的技术路线都尚处于开放状态,“有图”还是“无图”?“纯视觉”还是“激光雷达”?“端到端”还是“多模态大模型”?更何况还有法规、路况各有不同的全球市场,中短期内,我们可能仍然需要各种技术路线,以及各种企业来推动智驾技术的普及。
IDC中国副总裁钟振山:
2025年整体AI市场将步入整合期
IDC中国副总裁钟振山日前在一个活动现场分享时表示,2025年整体AI市场将步入整合期,基础模型将在如何更高效地使用计算能力以及多模态等方面持续开发;基础设施发展仍面临训练效率、算力调度等多维挑战;生成式AI将进一步探索创新行业应用场景,驱动业务变现,出海将成为新的探索方向。
编辑部“抛砖”:如果钟振山对今年AI市场的预测没错,那相关行业的企业将面对巨大的价值增长点,只要能显著提升自身内部效率和对外竞争力,就有望在整合期中找到新机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达文、张露、夏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