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山湖科学城新材料产业园。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骏
市镇会商、园镇联动,市镇科技工作会商机制(以下简称“市镇会商”)在首批试点镇街“开花结果”。
记者近日从东莞科学技术局及5个试点镇街了解到,自市镇会商启动以来,石龙镇积极布局宠物经济、生物医药产业逐渐集聚成势,道滘镇深耕厚植医械医药大健康未来产业,大朗镇精心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石排镇拥有全市首个莞港创科加速中心并探索出莞港合作新路径,万江街道亦锚定新赛道建设智能装备综合体,从而使市镇联动以“1+1>2”的方式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向“生产线”、迈向“产业化”,纷纷深度培育“一镇一品”,为科技创新赋能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镇能量”。
石龙镇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面起势
自纳入全市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来,石龙举全镇之力建设生物医药基地,目前基地共签约产业项目37个、投资额超37.16亿元;战略合作项目8个,金融支持额度近8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面起势。该镇先后设立了大湾区首只宠物产业基金——东莞勤智宠乐生物医药基金6500万元和东莞市金石产业股权投资基金3亿元。
在精准招商方面,近两年该镇投身宠物经济新蓝海,依托联东U谷产业园、宠物保健生物制品大厦等产业载体,引进了诺威利华、京东宠物健康等兽医生物制品的“头部企业”以及东莞赫兹、南星数字创新团队等一批活力强、潜力足的成长型企业。同时,该镇促成龙头企业众生药业投资5亿元实施增资扩产项目,众生B区项目被纳入市重大项目,已在去年顺利动工。建成后将成为石龙首个生物医药领域全方位业务综合性平台。
接下来,石龙将继续瞄准宠物产业细分赛道,助推诺威利华建设新兽药开发及产业化服务平台,切实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形成完整的宠物产业链,打造优越的宠物经济发展环境。支持众生药业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合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先强药业建设创新联合体,组成链条式集成攻关项目。此外,石龙还加力推动医疗机构研究成果转化,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向“生产线”、迈向“产业化”。
道滘镇
深耕医械医药大健康未来产业
道滘镇凭借靠近东莞市人民医院等区位优势,突出医械医药大健康产业方向并持续促进新材料、传统食品饮料产业转型升级,抢抓产业技术变革风口。
该镇以市人民医院建成全省首座BNCT项目治疗中心大楼为契机,推动生物医药医械企业、平台落户昌平片区,打造生物医药医械未来产业。积极参与市科技局牵头开展的BNCT产业化工作前期谋划,全力推进道滘镇生物医药医械及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与该医院签订《道滘昌平片区建设生物医药医械大健康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导入硼药产业化项目以及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等转化医学优质项目,引领道滘产业换档升级。
这一集聚区计划沿西部干道沿线两侧布局,主要依托昌平标准化产业片区、昌平洲头地块、大罗沙连片“工改工”项目,华科城·创新岛、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健康学院等,导入优质企业、平台和人才资源,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其中昌平标准化产业片区作为整个产业集聚区的“链主”,主要引进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目前完成收储土地480亩;大罗沙中集“工改工”项目,聚力打造综合型产业基地;华科城·创新岛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6万平方米,接下来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致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制造领域专业孵化器、加速器。
该镇还通过市镇联动多次共同赴上海、武汉开展重大生物医药项目招商,初步建立涵盖上海博沃生物国际创新疫苗研发中心、国药智能装备生产中心等8个项目进入重点洽谈储备库。
大朗镇
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作为东莞首批5个市镇科技会商机制试点镇街之一,大朗深度融入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充分发挥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大科学装置和科研载体集聚的优势,深度链接材料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中试试验等全链条资源,构建“平台驱动、资源联动、全链贯通”的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建成光达制造智慧谷、正拓5G产业园等一批现代化产业园平台,持续推进16个“工改工”项目,为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充足的空间支撑。
同时,该镇布局大产业,加快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该镇以打造全市首个新材料产业园——松山湖科学城新材料产业园为抓手,通过市镇会商交流,明确围绕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材料制造装备“三大新材料领域”,推动米开罗那、晶熵科技等5个项目入驻新材料产业园。这一产业园是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4亿元、园区面积达4万平方米。
该镇还积极深化园镇合作,成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产业化公司,推动材料实验室轻元素团队孵化的塔基特靶材科技项目在大朗产业化。加快推进光达半导体材料、嘉圣精密金属材料等投资超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项目7宗,总投资35.7亿元,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0亿元。支持乐天工程塑料、杰夫阻燃材料等本土新材料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
石排镇
拥有全市首个莞港创科加速中心
在提升基层镇街科技创新水平与创新硬实力方面,石排镇先行先试、积极承接,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石排镇新能源新材料专区)是第4个市镇联合打造的双创综合体,也是首个以新能源新材料细分行业为主的双创综合体,首期启动区统筹了50万平方米用于研发、中试、生产的低成本转化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市首个莞港创科加速中心落户石排,进一步激发了石排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莞港创科加速中心实行“香港研发+东莞转化+石排落地”合作模式。通过“莞港TECH 100赋能计划”,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开展新型工业化辅导及产学研合作助推该镇传统产业高端化。推动莞港创科加速中心成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科技创新中心的加速服务区域,充分发挥石排产业空间、扶持政策等资源,优先承接以“HK TECH 300”为代表的香港高校项目。
香港工业总会、电子业商会、亚杰协会、珠三角工业协会等也多次到莞港创科加速中心考察交流,共同探索发展新机遇。
万江街道
锚定新赛道建智能装备综合体
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万江街道谋定新赛道,围绕智能装备制造与新能源产业两大主线纵深发力,统筹面积1977亩开发建设新村现代化产业园,聚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精准摸查智能制造企业需求,规划约700亩土地建设双创综合体园区,为企业科技转化与创新转型打造多要素支撑平台。当前双创综合体内企业超过50家,年产值超40亿元,推进联纲光电总部研发制造产业中心、振亮科技总部研发及生产基地等企业研发中心项目动工,总投资不低于11亿元。
新的一年,万江街道将着力建设智能装备综合体。制定《万江街道高端装备产业双创综合体建设工作方案》,争取综合体规划建设的3个项目今年动工建设。其中万江新村产业园区智能制造中心,占地面积约100亩、总建设面积约19.2万平方米,一期项目将于今年第一季度动工建设;沃德智能制造中心占地面积56.63亩、建设面积约1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5.2亿元;专精特新产业中心占地面积49.62亩、建设面积11.58万平方米,重在招引专精特新企业形成产业集聚,两者均计划今年上半年动工建设。
同时,万江积极融入市“中试验证+”,依托东莞中关村智造中试基地,争取中试验证平台落户万江智能装备综合体。该街道力争从2026年开始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设高端智能装备创新创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