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阮元元、王纳 通讯员王琴) 1月20日,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第五期“海纳讲座”——“开放合作·可持续发展(BEING OPEN·BEING SUSTAINABLE)”圆桌论坛在深圳前海举行。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Jeffrey Sachs,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沈向洋,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等四位重量级嘉宾齐聚前海,围绕超级全球化趋势,探讨开放合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呼吁各方携手共进,创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论坛开场,郑永年教授表示,超级全球化浪潮已然来临,各国相互依存度不断攀升,联系愈发紧密。他表示,本次论坛旨在汇聚科技界与社会科学界知名学者的智慧,通过思想碰撞,探寻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维系全球开放合作的有效路径,携手开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Jeffrey Sachs教授表示,从经济学视角出发,世界贸易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各国完全能够通过合作开拓更大市场。他对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给予高度评价,强调应进一步促进技术界、学界、商界之间的深度与广泛合作。他指出,唯有充分利用开放与开源的优势,才能确保未来世界持续高速发展。此外,Jeffrey Sachs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技术活力最为充沛的区域之一,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驱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在新能源汽车出口、可再生能源产品输出以及5G技术推广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沈向洋院士指出,开源技术的兴起,对于促进科学技术领域的跨界合作具有深远意义。他强调,开放的学界合作以及跨界、跨境的人才培养,将对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反哺作用。
“深圳医学科学院不仅要专注于临床研究与医学成果转化,更应成为一座沟通的桥梁。”颜宁院士表示,科学界的合作始终未曾间断,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对话持续深入。尤其是在生物学领域,国际合作已成为常态。她强调,国际合作为学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在科技合作中,保障学术自由同样至关重要。在医疗健康、流行病学等领域,国际合作的需求尤为迫切。颜宁院士呼吁各方通过合作共同应对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未知挑战,并表示将秉持开放的态度,积极欢迎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