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杨敏
通讯员 王越
广州老城区如何突破物理空间狭窄、没有区属大型体育场馆等短板,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如何借助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的契机,打造“体育+”“+体育”,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在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广州)体育产业创新大会上,来自全国的体育产业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越秀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秀区自2019年获颁“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以来,通过资源整合、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落户等举措创新发展,实现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成功破局的同时探索出了“越秀模式”和“越秀案例”。
越秀区打造体育产业新样板
1月14日,第四届中国(广州)体育产业创新大会在广州越秀区珠江宾馆会议中心召开。这是中国(广州)体育产业创新大会第四次在越秀区举办,与会代表走进越秀区的大街小巷、公园社区、中小学校园,感受体育运动带给老城区的新活力、新气象。
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越秀区人口密度3.07万人/平方公里,为全市第一;这里体育场地总面积达217.11万多平方米,体育场地2017个,全民健身路径523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6平方米,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体育+互联网加速发展,越秀区引入数字体育龙头企业壹体体育,建设数字体育社区;体育+文旅深度融合,越秀区通过举办“广府味·幸福年”、广府庙会、“兰缘盛荟”、海丝文旅周等系列活动,打造全域旅游产品,成就了系列网红打卡点。
产业创新发展助力十五运会
今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在粤港澳三地举办,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本次体育产业创新大会以“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为主题,聚焦全运经济,围绕十五运为粤港澳大湾区所带来的新机遇、城市变化、市场开发、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进行解析,就全运会赞助计划的阶段性开发情况进行深入对话,为第十五届全运会广州赛区搭建高端交流平台。
“我在越秀区居住了几十年,见证了老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是古稀之年的广州梦骑行队队长郭道宁表示,“我们车队好多队员是城市志愿者,经常参加各种社区服务,我们以骑行的方式通勤,同时倡导健康、快乐、低碳、环保的理念,车队成立13年来,我们已经骑行了亚洲、欧洲和南北美洲,围绕大型体育盛会展开活动,非常期待十五运会在粤港澳三地举行。”
十五运会省执委会市场开发部副部长庾伟健介绍了十五运会市场开发计划并表示,十五运会组委会、省执委会将积极协同,营造一流的体育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展示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的平台,以体育进一步推动三地发展和交流,推动大湾区文化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共绘大湾区体育产业蓝图
本次大会多层次、多维度、多形式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进行研讨、分享,目的是群策群力,为产业发展赋能。
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为题进行主题演讲,从全球体育装备、用品的制造和贸易中心,数字体育产业的创新高地,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全面融合、互惠共荣发展,数字赋能、场景革命,创新IP、赛事驱动,银发体育产业和职业体育七个战略空间角度,就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新的战略机遇进行了深入阐述。
会上还进行了“体育+”产业突出贡献奖授牌仪式,共24家优秀企业获此殊荣。同时,众多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