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叶作林)“发展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丰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张大林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
民营经济主体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痛点。对此,张大林建议,加快先行先试政策推广落地。扩大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给予率先进行制度创新和试验的“试错免责权”,鼓励创新和实践。特别是在合成生物、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新经济领域,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同时,提升科研院所实验室向民营企业开放力度。据广东省科技厅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广东已有省重点实验室435家。扩大科研院所实验室向社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放程度,通过共享数据、方法和技术等方式,可以满足社会各方的需求,民营企业可以更加充分使用实验室,节省成本,同时实现设备仪器的最大化利用,带来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还要共建科研平台,提升民企技术创新能力。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民企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大力推动民企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创新联合体,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民企的科技创新成本,让民企从创新的“模仿者”和“追随者”,成为创新的“主动者”。着力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通过合作资源互补推动共同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聚焦重大战略、重点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创新实施重大人才项目,培养一批创新型团队和领军人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集聚大批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