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政协委员驻地里的十五运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1月14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记者发现,不论是在个人提案、集体提案,还是在“委员通道”上,今年多位省政协委员关注到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十五运会,建言以十五运会为契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
而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和委员驻地,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等十五运会官方特许商品惊喜亮相,向今年省两会与会代表委员展示“全运风采”。
吉祥物亮相会场 向代表委员展示全运风采
“作为省政协文史专员,很高兴能第二次列席会议,希望接下来与代表委员共同探讨如何助力办好全运会,建设大湾区。”开幕会后,列席本次会议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会徽、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刘平云表示。
刘平云提到,在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刻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报告还专门提到,为更好服务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全运会,省政协以场馆建设、市场开发、特许产品生产、志愿服务、人文交流等为切入口开展调研视察。“这个正好跟我的工作非常吻合,因为这次我负责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目前也在做更多的视觉设计工作,因此想以文史专员的身份为政协、为大湾区作出自己的努力,把全运会的视觉设计做好,传播大湾区文化和全运会的精气神。”他说。
加强区域间合作协调
加速体育“软”“硬”联通
粤港澳应如何加强合作办好全运会?多位委员表示,要做好体育产业的“软”“硬”联通,实现“同声同气”共同办好十五运会。
第一场“委员通道”上,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体育委员会委员、潮汕总商会会长许乐敏认为,粤港澳三地既有经济“硬实力”,又有文化“软实力”;既有基础设施“硬联通”,也有规则机制“软联通”,这为举办十五运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统筹加强赛事场馆、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赛事资金、信息、数据、版权等方面的联通机制,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往来,切实汇集大湾区优势,提升办赛效能。
深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在集体提案中建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场馆跨域使用。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场馆,各城市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场馆建设种类。推动体育场馆跨域使用,鼓励港澳资金投资内地场馆建设,利用特色场地提供多样化体育服务。
省政协委员、民建华南师范大学支部主委周永卫则建议,积极推进常态化开放大学体育场馆,整合社会体育资源、提升体育赛事品质、推动全民健身。在他看来,十五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依赖于专业体育场馆与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多元资源的深度整合。
“体育流量”转为“发展增量”
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体育+文旅”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关注,且呈现参与性好、社交性强、有益身心健康、消费拉动强、可反复等特点。我国体育消费潜在市场规模大,体育旅游产业大有可为。
此次广东省两会上,来自香港的广东省政协委员林至颖提出利用第十五届全运会机遇推动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文体旅经济发展。林至颖建议广东省政府以全运会合作为契机,与港澳合作,善用现有资源,强化大湾区体育赛事品牌;借用市场力量,促进三地体育资源要素流通,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合作。
民建广东省委会在集体提案中提出,建议抓住举办十五运会的有利契机,以将广东省打造为全国体育旅游最佳目的地之一为目标,不断激发体育+文旅消费新活力。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也在集体提案中建议,以十五运会为契机,突出体育消费引领功能,构建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IP引领擦亮赛事品牌
加快打造体育产业发展高地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在集体提案中还建议,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知名体育品牌赛事,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该提案建议,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对粤港澳竞技体育系列赛事进行统筹规划,提升综合影响力。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的体育赛事IP,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体育赛事协同共建格局,优化提升现有体育赛事组织管理水平,同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体育资源和优越的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和举办国际高端体育赛事,培育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体育明星。
民盟广东省委会在集体提案中特别关注到数字体育新业态的培育,指出广东目前在产业能级、政务服务体系、高等级赛事和品牌IP、示范应用场景牵引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完善的空间。该提案建议,广东应以举办十五运会为契机,加快打造数字体育产业发展高地。具体而言,可借助全运会的广泛影响力,培育数字体育产业生态;以全运会赛事组织管理为契机,提升数字体育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