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域发生球形棕囊藻赤潮

广州日报 2025年01月14日 阮元元、王纳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阮元元、王纳 通讯员王芳)近日,深圳市海洋发展局通过海上观测浮标及海底视频发现深圳海域出现海水水质及水色异常现象,对此开展现场监测,结果显示此次海水异常现象是因棕囊藻集中暴发引起的赤潮现象。

  监测结果表明,本次赤潮系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暴发所导致,具体表现为球形棕囊藻胶质囊体在近岸海域大量聚集,造成海域呈现大面积斑块状或条带状的黄褐色或暗褐色水色异常现象,并可能伴随囊体破败导致的海面浮沫及异味。深圳湾沿岸多个区域发现赤潮,棕囊藻胶质囊最大密度在9个/升至89个/升之间,并伴随叶绿素显著升高,海面未见大量鱼类死亡现象。南澳部分沿岸海域也发生球形棕囊藻赤潮,目前大部分已消退,仅少量零星分布。

  此次赤潮的原因为球形棕囊藻,为深圳海域常见赤潮藻,该赤潮生物在深圳湾海域长期存在,为赤潮的暴发提供了“种源”。

  球形棕囊藻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赤潮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水质劣化,因此,在此期间应适当减少亲水活动。

  此外研究资料表明,球形棕囊藻可以产生溶血活性,但多数球形棕囊藻赤潮中并没有明确产生藻毒素;球形棕囊藻会黏附于养殖生物的鳃上,影响其呼吸与进食,对鱼类养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对人体安全和鱼类食用造成影响。

  球形棕囊藻赤潮属于自然生态现象,其暴发和消亡存在明显季节性和周期性。球形棕囊藻赤潮暴发后,很难通过人工方式清除,通常做法是等待其自然消亡,从暴发到消退往往需要一周至数月不等。

广州日报深圳新闻SZA9深圳海域发生球形棕囊藻赤潮 阮元元、王纳2025-01-14 2 2025年01月14日 星期二